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自主高效练】语文七年级下册主题、名著阅读主题二家国情怀

文言文阅读

〔甲〕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英烈夫人祠记(节选)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①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骶技闻。

……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 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选自《看古典文学中的奇女子形象》)

〔丙〕王昭君②(其二)

〔唐〕李 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选自《校编全唐诗》

〔注释〕 ①梁氏:梁红玉。②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汉元帝时,将昭君赐给匈奴单于呼韩邪。 后昭君出塞。

(1)、参考下表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方法借鉴

解释

千里足

课内积累法

父祖行伍

课内迁移法:火伴惊忙

于是少懈

查阅字典法:①意料;②心意,意图;③怀疑

 (填序号)

腰腹敌刃割裂

成语解词法:鲜人知

(2)、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

(4)、下列关于三篇诗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梁氏因意识松懈而遭遇敌军伏击,后被敌军残忍斩杀,说明沙场征战须知己知彼,随时保持警惕。 B、王昭君为保大汉和平,出塞匈奴。李白用“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热情赞扬了昭君出塞的大义之举。 C、三篇选文均刻画了为国奉献的“女英雄”形象,打破了传统认知中“男英雄”的形象定式,表明女性亦可有作为。 D、《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得胜归来却辞官回乡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出身普通农家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5)、三篇诗文分别写了花木兰、梁红玉、王昭君三位巾帼英雄,但在内容、主题思想方面有所不同。甲诗侧重写木兰战后归来及与家人团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的思想;乙文侧重写梁红玉与金人作战的激烈画面,刻画了梁红玉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扬;丙诗侧重写昭君的场景,并抒发了对王昭君的怜悯之意。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如晦少聪悟,好谈文史。太宗平京城,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

    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籓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

    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寻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以为从事中郎,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逐。后又潜入画策,及事捷,与房玄龄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其年冬,遇疾,表请解职,许之,禄赐特依旧。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四年,疾笃,令皇太子就第临问,上亲幸其宅,抚之流涕,赐物千段;及其未终,见子拜官,遂超迁其子左千牛构为尚舍奉御。寻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明年如晦亡日,太宗复遣尚宫至第慰问其妻子。终始恩遇,未之有焉。

(《旧唐书·杜如晦》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