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潜江市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文言文阅读

(何)乔新性廉介。 观政工部时, 尝使淮西。 果令阎微少学于文渊① , 以金币馈。 乔新却之, 阎 曰 : “ 以寿吾师耳。 ”乔新曰 :“子欲寿吾亲, 因他人致之则可, 因吾致之则不可。 ”卒不受。 福建市舶中 官死, 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 乔新独固辞。 不得,输之于库。 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    者乔新坚却之。 乔新年十一 时, 侍父京邸。 修撰周旋过之, 乔新方读《通鉴续编》。 旋问曰 :“ 书法何如《纲 目》? ”对 曰 :“ 吕文焕降元不书叛, 张世杰溺海不书死节, 曹彬、 包拯之卒不书其官, 而纪羲、 轩多采怪妄, 似未有当也。 ”旋大惊异。 比长, 博综群籍, 闻异书辄借钞,积三万余帙, 皆手较    雠③,著述甚富。 与人寡合, 气节友彭韶, 学问友邱濬而已。

罢归后, 巡按江西御史陈诠奏:“乔新始终全节, 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 勒令致仕, 进 退黯昧, 诚为可惜。 乞行勘④,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 有疾则加慰劳, 以存故旧之恩, 全进退 之节。 ”不许, 后中外多论荐, 竟不复起。 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选自《明史·何乔新传》)

[注释]①(何)文渊:何乔新的父亲。 ②榇(chèn):棺材。 ③雠(chóu):校对文字。 ④行勘:进行审问、 调查。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乔新独辞   国不以山溪之险 B、气节彭韶 陈太丘与期行 C、 金币馈 可 为师矣 D、因他人致之可 有仙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

A、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 B、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 C、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 D、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乔新十一岁时,读《通鉴续编》便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很是聪颖。 B、所有大臣都认为何乔新没有过错,劝谏皇上,但皇上不为所动。 C、何乔新始终保持节操, 只因有接受亲戚馈赠的嫌疑而被勒令辞官。 D、何乔新为人清廉,别人送他资财他都拒收,实在不行,上交国库。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许, 后中外多论荐, 竟不复起。

②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  
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