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潜江市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 4 月 23 日确定为 “世界读书日 ”。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 某校决定 以 “书香满校园, 共享读书乐 ”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活动 。
(1)、 调查读书现状

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学段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 小时

1.2 小时

0.5 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 你得出的结论是: 

(2)、 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项活动内容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人选择度量衡词的基本准则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意思是说古人从周围环境以及自己的身体上选择一些名词用作度量衡的单位。例如大家很熟悉的“寸”字,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意思是说人手后退一寸的脉搏处叫寸口,故谓之“寸”。“寸”的小篆字形为“ ”,“ ”是一只手,“-”是指事符号,来指示寸口的位置,中医把脉的时候就是按寸口这个地方。至于“尺”字,《说文解字》里说:“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也。”“尺”的小篆字形为“ ”,像人张开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在测量长度,像极了我们口语中所说的“拃”(读作zhā)这个动作,巧的是如果以一指宽为一寸,那么一拃正好是十个手指并拢的长度。

【材料二】

“丝”这个长度计量单位现在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更不知道1丝=0.01毫米。“丝”并不像米、厘米、毫米那样常用,但“丝”作为长度计量单位,其实在成书于公元四世纪的《孙子算经》里就出现了:“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意思是说,“忽”是长度的最小单位,从长度来看,十忽等于一丝。不仅“丝”被用作很小的计量单位,“毫”也如此,我们能从它们的字义上找到线索。“丝”字的甲骨文形体像两束丝,因此它最初的意思就是指蚕丝。“毫”本来是指鸟禽“细而尖的毛”。蚕丝和鸟类的毛都是微小的事物,两者相较,蚕丝更细,古人把“丝”和“毫”分别用作“忽”之上的长度计量单位的缘由据此可以推断。

【材料三】长度单位古今对照表

朝代

数值

战国

秦汉

三国

南朝

宋元

明清

现代

一尺换算

厘米数

16.95

23.1

23.1

24.2

25.8

29.6

30.7

31.68

31.1

33.33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