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诗歌阅读

浣溪沙

苏轼

元半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精淑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睛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洛:即洛涧,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③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沫。④午盏:即午茶。⑤蓼茸:墓菜的嫩芽。⑥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点等装盘馈赠亲友。

(1)、赏析“淡烟疏柳媚睛滩”中“媚”字的妙处。
(2)、“第一流人物是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苏轼被林清玄赞为“第一流人物”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外弟:表弟。②十年离乱:指安史之乱。③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沧海事:指世事变化之大,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④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班级开展古代文人“超然”心境内涵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释】①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②穿结:打补丁。③宴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④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⑤战国时齐国的隐士。⑥戚戚:忧愁的样子。⑦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⑧俦:辈,同类。⑨觞:酒杯。⑩无怀氏:与下文“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材料二:

己卯上元 , 予在儋州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材料三:

“超然”诗文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①____。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②____,③____。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3)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注释】①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这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②縠(hú)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古人在为亭台楼阁作记,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情感,班级同学准备以《沧浪亭记》为蓝本拍摄短片。全班分成摄影组、字幕组、配音组、编导组等,开展以下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予以罪废 , 无所归。扁舟吴中,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沧浪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 , 不亦哉!  

—— 【北宋】苏舜钦《沧浪亭记》(节选)

【注释】①以罪废:因参与“庆历新政”,37岁的苏舜钦被罢职,闲居吴中(今苏州),修建沧浪亭。②碕:弯曲的水岸。③榜:驾船。④幅巾:古代男子以整幅帛巾束头发。⑤踞:蹲坐。⑥锱(zī)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⑦磨戛:消磨。

【材料二】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材料三】

【A】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澄醪不满缸。

——苏舜钦《沧浪静吟》(节选)

【B】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节选)

【注】①二子:指伯夷、叔齐,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②三闾:指三闾大夫屈原。③澄醪(láo):清醇美酒。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