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重庆市大足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明代丘濬在《大学衍义补》中提出:“高皇帝(朱元璋)定鼎金陵,文皇帝(朱棣)迁都金台(今北京),则跨江、河南北而各为一大都会,天下万世之大势也。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为其枢。并建两京,所以宅中图治,足食足兵,据形势之要,而为四方之极者也。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矣。”作者意在说明(    )
A、两京制总体平衡了南北的关系 B、两京制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C、两京制的经济和政治意义趋同 D、两京制推动了政治军事的结合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行政方面,要求绝对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及—应官吏,要求各系统、各部门彻底根据皇帝的意志和指令办事。一切由皇帝发出的诏、诰、赦、旨、上谕、朱批等,都被赋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不允许有任何抗拒违犯或坚持异议。为此,明清两代都对官制做过重要的改变,对指导各级国家机关进行工作的各种典章和则例,做过频繁的修订补充。任用、奖惩和升贬文武官吏的人事权,例应由皇帝亲自掌握。以各级官吏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监察工作一再得到加强。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州里,中央政府至今只管理少数值得它特别注意的事务。它不参与管理社会的次要事务。它甚至没有这样的想法。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因此,专制在一个点上可能是大大加强了,但未扩及面上。全国的多数,尽管其激情动人,其倡议振奋人心,也无法在全国各地以同样方法在同一时间使全体公民服从它的意志。当代表多数的中央政府发布国家命令时,必须责成一些官员去执行命令,这些官员并不总是隶属于它,它也不能每时每刻予以指导。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选自史书所载明初至万历末年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的情况。 

史料出处

史料内容

卷一“列朝”门“告天即位”条

高皇帝(明太祖)将登宝位……是时连阴,入明年元旦即睛。至日,日光皎洁,合祭天地,上即位于南郊。按是词先告上帝,以见未敢遽登至尊,且请烈风异景以示不可。是以天下为公,未尝矫饰符命,涂世耳目,真合尧舜汤武为心也。超千古而延万世,宜哉!

卷十二“河槽”门“海运”条

隆庆五年(1571年),山东巡抚梁梦龙等,上海运议曰:“……第考海道,南自淮安至胶州,北自天津至海仓,各有商贩往来……可以接济京储,羽翼漕河,省挽牵之力,免守帮之苦,而防海卫所,犬牙错落,又可以严海禁,壮神都。甚便!”

卷十二“户部”门“海上市舶司”条

我朝书生辈,不知军国大计,动云禁绝通番,以杜寇患。不知闽广大家,正利官府之禁,为私占之地。如嘉靖间,闽浙遭倭祸,皆起于豪右之潜通岛夷;始不过贸易牟利耳;继而强夺其宝货,靳不与直,以故迹愤称兵……若闽中海禁日严,而滨海势豪,全以通番致素封

卷二十四“风俗”门“火把节”条

今滇中以六月念八日为火把节。是日,人家缚艾芦高七八尺,置门外烧之,至夜火光烛天。又用牲肉细缕如脍,和以盐酰生食之。

卷二十五“评论”“著述”“词曲”三门中“时尚小令”条

比年以来,又有《打枣竿》《挂枝儿》二曲,其腔调约略相似。则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又《山坡羊》者李、何二公所喜,今南北词俱有此名。

——据[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整理

阐述从材料整体或某一局部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