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同步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太宗射猛兽于苑内,四发殪四豕。有一雄豕直来马。吏部尚书唐俭下马搏之。太宗拔剑断豕,而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注]击贼耶?何惧之甚!”俭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理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太宗善之,因命罢猎。

张玄素,贞观初,太宗闻其名,召见,访理道。玄素曰:“臣观自古已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且万乘之主,欲使自专庶务,日断十事,而有五条不中者,何况万务乎?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缪既多,不亡何待?”太宗深纳之。

太宗幸九成宫,还京,有宫人憩津川县官舍。俄而李靖、王珪至,县官移宫人于别所,而舍靖、珪。太宗闻之,怒曰:“威福岂由靖等?何为礼靖等而轻我宫人!”即令按验津川官属。魏征谏曰:“靖等,陛下心膂大臣,又靖等出外,官吏做阙庭法式朝觐,陛下问人间疾苦,靖等自当与官吏相见,官吏亦不可不谒也。至于宫人,供养之外,不参承。若以此加罪,恐不益德音,骇天下耳目。”太宗曰:“公言是。”遂舍不问。

(节选自《大唐新语·规谏第二》,有删改)

文本二:

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心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夫尧、舜之治,辟四门,明四目,通四聪,是以天下辐凑而圣无不照。秦之二世,务隐藏己而断百僚隔捐疏贱而信赵高是以听塞于贵重之臣明蔽于骄妒之人故天下溃叛,弗得闻也。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诬,而远人不得欺也;慢贱信贵,则朝廷谠言无以至,而洁士奉身伏罪于野矣。

(节选自王符《潜夫论·明暗第六》,有删改)

【注】上将:指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唐高祖曾封他为天策上将,位高于三公。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依次写出句读处的字母。

务A隐B藏C已D而E断F百G僚H隔I捐J疏K贱L而M信N赵高O是P以Q听R塞S于T贵重U之臣V明W蔽X于Y骄妒Z之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来冲马”中的“冲”字与《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中的“冲”字意思不同。 B、“顾而笑曰”中的“顾”字与《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的“顾”字意思不同。 C、“访以理道”中的“以”字与《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均相同。 D、“不合参承”中的“合”字与《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中的“合”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俭怕公猪伤害唐太宗,唐太宗却以过去自己当天策工将时击贼的威风来笑问唐俭“何惧之甚”。 B、唐太宗对津川县官在处理宫女与李靖等大臣住宿问题时的做法非常不满,并欲按验津川县属官。 C、王符在论说时,援引尧舜时期和秦二世时期的例子,意在强调君主应该广泛听取采纳臣子的意见。 D、在王符看来,国君应该适当听取那些地位低贱之人的观点,这样那些权贵之臣就不容易被诬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

②若以此加罪,恐不益德音,骇天下耳目。

(5)、文本二中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但其实臣子的劝谏也很重要,请简要概括文本一中三个劝谏之人的劝谏技巧。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之。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诃之曰:“君困厄瞀乱邪!”语遂绝。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

    后辟公府,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显宗大怒,召范入,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范叩头曰:“臣无状愚戆,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怒稍解,问范曰:“卿廉颇后邪?与右将军褒、大司马丹有亲属乎?”范对曰:“褒,臣之曾祖;丹,臣之祖也。”帝曰:“怪卿志胆敢尔!”因贳之。由是显名。

    举茂才 , 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建中初,迁蜀郡太守。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世伏其好义,然依倚大将军窦宪,以此为讥。卒于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与写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权工部郎官,累迁兼吏部郎官。两淮旱,命廉视真、杨、庐、和四郡。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瓜洲新城,专为退保,金使过而指议,淮人闻而叹嗟。谁为陛下建此策也?”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观鸭说

[明]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十。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惶惶然惊愕不已 , 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 , 容与如也。既晡 , 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 , 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之于蹄涔 , 各遂其性而已。鸭之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 , 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

    乃复叹曰:因育鸭得育民,然则兹观也,鸭与也乎哉!述观鸭。

(取材于《吴廷翰集》,有删改)

【注释】①消摇:“逍遥”,安闲自得。相羊:徜徉,漫游之意。②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③晡:傍晚。④蠛蠓(mèiměng):也称“蠓”,一种小飞虫。⑤蹄涔(cén):蹄迹中的积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 ,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