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庖丁解牛》同步测试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良庖更刀     岁:每年,名词活用作状语。 B、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水,名词动用。 C、以无入有间 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 D、三岁贯女,莫我肯 德:恩德,名词。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进士第。淮西吴少阳闻其才,遣客郑平邀之,将待宾友,武陵不答。

    ②长庆初,窦易直以户部侍郎判度支 , 表武陵主盐北边。易直以不职,其遇。会表置和籴贮备使,择郎中为之。武陵谏曰:“今缘边膏壤,鞠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价四十,而无逾月积,皆先取商人,而后求牒还都受钱。有寇薄城,不三旬便当饿死,何所取财而云和籴哉?天下不治,病权不归有司也。盐铁、度支一户部郎事,今三分其务,吏万员,财赋日蹙。诚欲边隅完实,独募浮民,徙罪人,发沃土,何必加使而增吏也?”易直不纳。

    ③久之,入为太学博士。大和初,礼部侍郎崔郾试进士东都,公卿咸祖道长乐,武陵最后至,谓郾曰:“君方为天子求奇材,敢献所益。”出袖中书搢笏,郾读之,乃杜牧所赋阿房宫,辞既警拔,而武陵音吐鸿畅,坐客大惊。武陵请曰:“牧方试有司,请以第一人处之。”郾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对,武陵勃然曰:“不尔,宜以赋还。”郾曰:“如教。”牧果异等。

    ④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每言宗元无子,说度曰:“西原蛮未平,柳州与贼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优游江湖。”度未及用,宗元死。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判度支:官名,兼管财政收支事务。②和籴:官府出资向百姓购买粮食。③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宋神宗)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这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患。”作《辩奸论》以刺之。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具官王安石,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属熙宁之有为,冠群贤而首用。信任之 , 古今所无。方需功业成,遽起山林之兴。浮云何有,脱屣如遗。进退之美,雍容可观。

(节选自苏轼《王安石赠太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樊迟问于孔子曰:“鲍牵事齐君,执政不挠,可谓忠矣,而君刖之,为至暗乎?”孔子曰:“古之士者,国有道则尽忠以辅之,国无道则退身以避之。今鲍庄子食于淫乱之朝,不量主之明暗,以受大刖,是智之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①。”

(节选自《孔子家语•正论解》)

材料二:

       齐庆克②通于声孟子③,与妇人蒙衣乘辇而入于闳。鲍牵④见之,以告国武子⑤,武子召庆克而谓之。庆克久不出,而告夫人曰:“国子谪我!”夫人怒。国子相灵公以 , 高、鲍处守。及还,将至,闭门而索客。孟子诉之曰:“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秋七月壬寅,刖鲍牵而逐高无咎。无咎奔莒,高弱⑥以卢叛。齐人来召鲍国而立之。

       初鲍国去鲍氏而来为施孝叔⑦臣施氏卜宰匡句须⑧吉。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与匡句须邑,使为宰。以让鲍国,而邑焉。施孝叔曰:“子实吉。”对曰:“能与忠良,吉孰大焉!”鲍国相施氏忠,故齐人取以为鲍氏后。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节选自《左传•成公十七年》)

材料三:

       《左传》称仲尼曰:“鲍庄子之智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夫有生而无识,有质而无性者,其唯草木乎?然自古设比兴,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恶薰莸⑨,荣枯贞脆而已。言其含灵畜智,隐身违祸,则无其义也。寻葵之向日倾心,本不卫足,由人睹其形似,强为立名。亦由今俗文士,谓鸟鸣为啼,花发为笑。花之与鸟,安有啼笑之情哉?必以人无喜怒,不知哀乐,便云其智不如花,花犹善笑,其智不如鸟,鸟犹善啼,可谓之傥言者哉?如“鲍庄子之智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即其例也。而左氏录夫子一时戏言,以为千载笃论。成微婉之深累,

 玷良直之高范,不其惜乎!

(节选自刘知几《史通•杂说上》)

[注]①晋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也。”②庆克:齐国大夫。③声孟子:亦作孟子,齐灵公的母亲,与下文中的“夫人”是同一人。④鲍牵:鲍叔牙曾孙,鲍国之兄,谥庄子。⑤国武子:即国佐,齐国上卿,谥武。⑥高弱:高无咎之子。⑦施孝叔:鲁国大夫。⑧匡句须:施孝叔家臣。⑨薰莸:香草和臭草,喻善恶、贤愚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