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至八单元) 同步期末练习

(2023·惠州模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材料一 一个人的初心:

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

——摘自李大钊《狱中自述》

材料二 一群人的初心:

参加中共一大部分代表的基本情况 

代表

年龄

求学从教

经历

代表

年龄

求学从教

经历

李达

31

留日学生,

回国后从教

陈潭秋

25

师范生,从教

李汉俊

31

何叔衡

45

董必武

35

毛泽东

28

邓恩铭

20

中学生

王尽美

23

师范生

 材料三 一个政党的初心:

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 

土地革命时期的入党誓词

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

抗日战争时期的入党誓词

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作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

中共十二大以来的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的初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说明他是如何向着初心奋斗的。
(2)、根据材料二,从年龄角度和求学、从教经历看,这群人具有哪些共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围绕入党誓词的“变”或“不变”,拟定一个小论文题目,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据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知识青年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