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宋代诗人整体对屈原的关注,造成大规模对屈原的评价是以往任何朝代都不能相比的。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执著于屈原呢?…… 宋代诗人通过对屈原之死、之醒、之流放、之离骚的评价,来表明自己对生死、醉醒、贬放、诗歌的认识。宋虽立国未久,各种危机已暴露出来。这些都激起了士大夫的焦虑和社会责任感。中国历史上文官官僚制度在这时已经成熟,文人士大夫既完全依附于国家政权,又是这一政权的支柱,使他们更具有政治热情,并积极表现自己的欲望。
苏轼在《屈原塔》一诗中盛赞屈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李覯在《屈原》一诗中却写道:“秋来张翰偶思鲈,满筯鲜红食有馀。 何事灵均不知退,却将闲肉付江鱼。”
——摘编自游筱《屈骚精神与宋代诗人心态》
材料一:宋代的宫廷和市井都有讲故事的口头文学活动,说话的人把要说的材料用白话体写下来,叫做“话本”。这种“话本”,后来就发展为长篇的章回小说。还有“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文学,其唱本都是用白话体写下来的。到了元代,以白话的曲子来举行考试,白话文就大大发展起来。当时政府的文告,是用白话写的。
——《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
材料二: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指出:“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不是这三四年来几个人凭空捏造出来的;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是有历史的,是有很长又很长的光荣的历史的。……国语文学若没有这一千几百年的历史,若不是历史进化的结果,这几年来的运动决不会有那样的容易,决不能在那么短的时期内变成一种全国的运动,决不能在三五年内引起那么多的人的响应与赞助。”在这场白话文运动中,胡适呼之于前,陈氏喊之于后,且在气度上和思想上,更具煽动性。
——摘编自孙郁《鲁迅与胡适》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