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飞机的发明和民航的发展,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时代,飞机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旧金山到洛杉矶航线的开通 B、“14 比斯”号试飞 C、“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 D、喷气式飞机诞生
举一反三
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更高的台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术出现在史前,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先秦两汉是相当数量重要科技发明的形成期。 盛唐时代的科技创造不甚突出,反倒是宋代拥有辉煌的创造发明。 大约从元末开始,我国传统科技陷入缓慢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很多科技知识通过传播被不同文明所分享。 比如,中国人通过多种途径向世界贡献了水稻、大豆和茶等作物的栽培方法,以及丝织、瓷器、造纸、印刷、火药等方面的技术。

——摘编自焦郑珊《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灿烂星空》

材料二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 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别人的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摘编自(英)波斯坦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近 200年以来,科学飞速发展,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日趋紧密,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达到了前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催发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更高的台阶。 但是科技给社会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与问题。 未来科技走向何处,人类文明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是摆在当今人类面前的重要议题,也是各国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

——摘编自韩启德《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英国人口为280万,到1600年,全国人口则增加到400万。其中,城市人口的增幅更加显著。1550年以来,全球气候下降显著,小冰期取暖曾消耗了伦敦2/3的能源供给量。沿海和海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而在生铁量产之前的英国主要利用木料来建造船只,其中皇家海军的军舰对于造船木料用料考究、用量巨大,这无疑也加剧了英国的木柴短缺和能源危机。

材料二  17世纪,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和使用煤炭。到18世纪上半叶,玻璃制造、肥皂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印染、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为同时期法国煤炭产量的30倍,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主要能源。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企业主借助煤气灯延长了工人夜间劳动的时间,发明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英国人还通过管道将煤气输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点亮了夜间的街道,英国人的夜生活由此变得丰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三  到1885年,美国洛克菲勒的标准油公司已在美国国内建立了牢固的垄断统治,并把它的70%的产品远销到国外,它占有了英国煤油销售市场的三分之二。英国商人塞缪尔于1896年成立了石油公司,为了避免被标准石油公司吞并,与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合并成立了皇家荷兰/壳牌集团。同时,在英国的殖民地缅甸也发现了石油,苏格兰商人组成了伯马石油公司开采,但是缅甸的石油产量还不到世界总量的1%。当时石油的主要用途是炼制成煤油作为照明的燃料,它在经济上的重要性还远没有像后来那样发展起来。

——摘编自江文娟《略论英国石油工业的早期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世界规模的经济联系的加强,国际的劳动分工第一次大规模地实现了。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品,非洲提供劳动力(奴隶),亚洲提供奢侈品,而西欧则在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并且越来越集中力量于工业生产……1771年,理查德·阿克莱特的第一个纺织厂便是在德比郡溪流旁的水力工厂,其生产过程经常会受到季节性水量变化的影响。1784年,瓦特虽然开发出了复动旋转式蒸汽机,但仍体积巨大,效率低下。曼彻斯特市区第一座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织工厂只好推迟落成,据W·查罗娜指出,这个工厂实际开工已经是1789年5月的事了。

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

——摘编自近藤和彦《英国史10讲》

材料二:对于工业化的历史分期,学者们历来众说纷纭。比利时雅克·斯佩伊博士主张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将工业革命阶段称为工业化第一阶段,将电气化阶段称作工业化第二阶段。将工业化第一阶段前的手工工业时期称为工业化前阶段,将工业化第二阶段以后时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阶段称为工业化后阶段。苏联斯·阿·海因曼以工业的机器体系为中心,把工业革命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建立时期,把电气化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进一步扩大时期,把现代科技革命时期称作机器体系的自动化时期。德国于尔根·库钦斯基认为,生产力的第一次革命是1540~1640年,第二次革命是1760~1860年的伟大的工业革命,第三次革命是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的电气技术革命,第四次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中国学者韩毅则作了如下划分:工业现代化的起步与第一次跃进——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的第二次跃进高潮——十九世纪下半期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现代化的徘徊——世界大战与危机年代,工业现代化的第三次跃进——战后五、六十年代工业的高速增长,工业现代化的困境——七、八十年代工业的停滞与复苏。

——摘编自文暖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当议》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