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有学者认为:元朝大一统的成果,不仅表现为版图辽阔,而且表现为对边疆控制的强化。很多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之州”,到了元朝“皆赋役之,比与内地”。元朝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
A、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 B、在澎湖设置巡检司经略台湾 C、设理藩院,管理吐蕃地区 D、设立武威、 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管理河西走廊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是元末明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元至元二年(1336年),他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垂,为官清正,以打击权贵而名重一时。但刘基在极端腐败的元末很难得到重用,在蒙古贵族眼中,他始终摆脱不了“南人”的身份和地位。三十岁那年,刘基首次辞职。在数次重新起用和辞官之后,刘基对元朝心灰意冷,隐居青田,期间撰写了《郁离子》一书。他用生动而洗练的寓言故事反映了元末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并为解决这些矛盾作出了设计。后人评价说:“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下婆州,力邀刘基出山。五十岁的刘基到达应天,呈上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大喜过望,“留帷惺,预机密谋议”。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策略。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基又建议朱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然后北伐中原,遂成帝业。1367年授太史令,刘基上戊申大统历,并与李善长等一起编订律令,成为此后《大明律》的最初蓝本。洪武元年(1368年),刘基奏请创立军卫法。即在全国各地设立卫所,常-军队,士卒平时屯垦,战时从征,调遣任将一律归朝廷掌管。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材料一:在古代边疆的开发与治理中,移民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鉴于匈奴时常侵扰西北边郡,汉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募民实边,通过优厚条件吸引民众充实西北边疆。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元鼎六年(前111),又在河西走廊设张掖郡、酒泉郡,置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军屯戍边由此成为安置移民的一种主要方法。此外,政府还采取了迁徙罪犯及家属戍边,迁降卒于边郡等措施。这些政策既开发了边疆又保卫了边疆。

——摘编自翟麦玲《两汉西北边疆移民政策比较研究》

材料二:元朝的疆域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元朝的疆域从今天的地理情况来看,横向上大致是东部沿海到今天新疆地区,纵向上从南部的沿海地区到北部的鄂霍次海都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中。在广阔的边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边疆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元朝在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地方上,元朝则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事务。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仅实现了对吐蕃广阔地区的管理,而且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史称“土司制度”。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以“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民族主义,即“五族共和”。这一时期(1912~1928年)的中华民国国旗也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五族共和”之意。

——摘编自杨梅《“中华民族”概念在民国教科书如何演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