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中央政府通过各级地方政府管理国家,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赖于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协调与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郡县制推向全国。汉武帝时,刺史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宋代创建了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政区的路制。每路设四个机构,分别是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形成了“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的分工格局。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材料三:

如果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将清朝由传统王朝国家带入了近现代主权国家行列,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实现了“大一统”,基本完成了对中华大地的全部统一。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土,清朝统治者试图构建“大一统”“臣民国家”,在统治体系和治边政策上都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

——摘编自李大龙《试论历代王朝治边政策的继承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对地方治理的措施并加以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清朝前中期对边疆地区“因俗而治”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举一反三
中央集权的强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颁布法令, 宣布私自盗铸金钱者死罪,并废除一切旧币, 发行“五铢 钱 ”,汉朝的币制自此稳定。在桑弘羊的建议下, 汉武帝增设大农部丞对郡国盐铁官进行整顿,并 设置 36 处盐官, 分布在 27 个郡;至少设置 48 处铁官,分布在 40 个郡国;对于小邑和乡村, 则特 准商人在交纳重税的条件下把盐分销给消费者。面对郡国因纳贡带来的高额运输费用问题,汉武帝 派遣大农部丞分赴各地充当特使,并指派各地均输官“输其土地之所饶 ”,最后由京师平准官实现 “贱买贵卖 ”。此外,汉武帝还向工商业征收“算缗 ”每值 2000 钱则纳税一算, 即 120 钱,并鼓励 知情者检举揭发,“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 ”。

——摘编自魏艾《国有专营制度: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经济保障》

材料二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

——摘编自《文献通考》卷四七《职官考一》 

材料三

图 1 西周分封示意图

图 2 秦朝形势图

 

图 3 元朝形势图(1330 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