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王夫之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材料一 儒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 或曰中华主流文化。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不是人为 的结果。2500 多年前,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 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 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非常注重实 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 因革损益 ”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先秦卷》
材料二 诸子百家的存在与争鸣,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在以后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 史长河中,各式各样的思想差不多都可以从战国诸子中找到原型或雏型。直到今天,社会科学中的 许多问题, 或多或少地还可以从诸子中找到相应的命题或思想源头。
——摘编自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