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图 3 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政府田赋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由 25%降至 21%

●官办企业由年均增长 14.5%降至 3.81%

●政府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大礼帽等“料用本国纺织品”

●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

图 3

A、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 D、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前,东北地区开发较晚,城市化进程缓慢。从 1904 年开始,清政府鼓励移民开发东北,实施移民优惠垦荒政策,大规模移民进入东北,民国时期更是形成规模。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以及近代交通业、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港口的兴建,东北地区相继兴起一大批新城镇,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初其雏彤。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大对东北的开发和巨额资金投入,客观上促进了东北城市迅速发展,但东北城市的发展是以经济的被掠夺为代价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在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东北地区的城市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到 1941年,东北大都市有沈阳、哈尔滨、长春等16处,小都市172处,另外还有一些小城镇,共计 312 处城镇。

——摘编自荆葱兰、张恩强《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中的关内移民》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东北雄厚的基础,“一五”期间,国家建设了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有1/3放在了东北。从投资额来看,东北占44.3%,接近一半。东北地区成为了共和国重点布局地区,也就是成为了我国工业发展的龙头、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并走在了国家前列。

——摘编自姜妮伶《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研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