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中考语文1+1》中考语文限时快练(二十)

阅读理解

老李的夜时光

郭震海

①天黑,灯亮。

②沸腾的都市,并没有静止,一些人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③老李脚踏三轮车,一路沿着那条百年的青石老街向着胡同口驶去,在他的车把上挂着一台小收音机,摇摇晃晃中丝毫没影响到他的收听。广播里正在播报新闻,他蹬着三轮车,走得慢悠悠的,不时有年轻男女说笑着,从他身边走过。

④两边的楼里陆续亮灯,红红绿绿的广告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老李突然感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很熨帖,他感觉自己很幸福。这种幸福感源于安宁,源于祥和,更源于他的内心。

⑤老李是我的邻居,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在国土局上班,前年成了家,给他娶回一个在银行工作的博士儿媳妇,最近又给他添了个胖孙子。老伴儿在家伺候月子,他一个人出来摆摊:卖鸡蛋灌饼。

⑥与相对宁静的胡同相比,走出胡同面对的就是一条宽阔的步行街。这条古色古香的步行街连着一座城隍庙——那不仅是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也是有名的小吃一条街。各种小吃店铺及摊位,一字排开,烧烤、汤包、豆皮、鱼丸、馄饨、奶茶饮料、水果沙拉等等,映入逛夜市的人的眼帘。下班后的人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纷纷涌来,可以呼朋唤友撸串喝酒,亦可边走边吃,胡侃海聊,沉浸在人间烟火中充分享受让人放松和惬意的美好夜时光。

⑦生活总是平凡的,但也正在平凡中成就了伟大。老李已在这条街卖了近二十年的鸡蛋灌饼,他总是不紧不慢,精心摊面、打鸡蛋、翻饼、抹酱、卷火腿和生菜,每个步骤都做得仔细而认真。

⑧食客们,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他们在老李的摊位前,手拿鸡蛋灌饼,嚼得有滋有味,开心地说说笑笑,把冬天的夜烘托得热气腾腾。

⑨夜深后,小吃街的有些店铺是通宵的,摆摊设点的摊主则开始陆续收摊。老李送走最后一位食客,收拾停当,蹬着三轮车回家。他穿过一个巨大的显示屏,闪亮的显示屏上一行红色大字十分醒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⑩胡同里,晚归的学生,三五成群,骑着自行车从老李身边走过;下晚班归来的女子,高跟鞋踏在青石板上,一路敲击出欢快的节奏。忙活了大半天的老李,感觉身体热乎乎的,有一股暖流如潮水般从心底弥漫,涌向他的喉咙,最后变成一声声响亮的口哨,飘荡于胡同深处。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6期)

晓华在《小小说选刊》上读到这篇小说,觉得故事虽然简单,但读后倍感温暖。他决定和同学们一起根据它拍摄一个“平凡人”的公益微视频,请你一起参与。

(1)、【任务一:选镜头,布场景】晓华根据文章,拟写了一张“选镜单”,请你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每项不超过20字。

内容

场景、道具

人物行为

老李

其他人

出摊

百年的青石老街、三轮车、收音机

听着收音机,蹬着三轮车。

A. 

摆摊

B.、一座城隍庙、夜市

卖鸡蛋灌饼。

C. 

收摊

小吃街、摊位、胡同

D.

晚归的学生骑着自行车从老李身边走过;下晚班归来的女子的高跟鞋敲击出欢快的节奏。

(2)、【任务二:设镜头,补对话】晓华在研读时发现,小说中的老李没有说一句话。为了微视频拍摄需要,他打算增添两个人物对话镜头。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帮助他补全对话。任选一个,不超过80字。

文本内容

人物对话

第③段:出摊

邻居: 老李,你都当爷爷了!怎么还去出摊?儿子不反对吗?

老李:⑴

第⑦段;摆摊

顾客:李大爷,这么晚了,你在卖饼,辛苦吗?

老李:⑵

(3)、【任务三:听争论,表观点】晓华与晓阳在改写第⑤段的问题上意见不同。听了他们的争论,请发表你的观点,并结合文意,简要阐述理由。

我:  

(4)、【任务四:作比较,析缘由】读完这篇小说,同学们不禁想起了杨绛笔下的“老王”和老舍笔下的“老马”。同是车夫,同是小生意人,为什么老李和老王、老马的境遇会截然不同?请你选择一个人物作比较,结合文本,把其中的缘由分析给大家听。

A.老王(杨绛《老王》)

B.老马(老舍《骆驼祥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晁盖)一行人上岸,王伦领着一班头领出关迎接。晁盖等慌忙施礼,王伦答礼道“小可王伦,久闻晁天王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且喜光临草寨。”晁盖道“晁某是个不读书史的人,甚是粗鲁,今日事在藏拙,甘心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不弃幸甚。”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晁盖心欢喜,对吴用等六人说道“我们造下这等弥天大罪,哪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吴用只是冷笑。

       次早天明,只见人报道“林教头相访。”七个人慌忙起迎接,邀请林冲入到客馆里面。吴用便动问道“不知谁荐头领上山?”林冲道“柴大官人(柴进)举荐到此。”吴用道“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头领坐。此天下之公论,也不负了柴大官人之书信。”

       辰牌已后,三四次人催请。晁盖和众头领却赴席。王伦等都出相接,分宾主坐定。王伦便起身把盏,对晁盖说道“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非是敝山不纳众位豪杰,奈缘只为粮少房稀,恐日后误了足下,众位面皮不好,因此不敢相留。”说言未了,只见林冲双眉剔起,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是何道理?”吴用便说道“头领息怒。自是我等的不是,倒坏了你山寨情分。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林冲大怒道“量你(王伦)是个落第腐儒,胸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可怜王伦做了多年寨主,今日死在林冲之手。

(以上第十九回)

       宋江(对招降钦差太尉宿元景)道“小可水洼,自从王伦上山开创之后,却是晁盖上山,今至宋江,已经数载,附近居民,扰害不浅。”

(第八十二回)

(节选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海 燕

郑振铎

①当春间二三月,那些小燕子,那些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由南方飞来,加入了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②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③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吗?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吗?

④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了——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吗?

⑤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皱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

⑥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吗?不会遇着暴风疾雨吗?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⑦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⑧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有删节)

谢·含辛茹苦的父母

每天与你们一同起早贪黑的是父母,是他们给予你们坚实的后盾。对父母,我们要心怀感恩。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