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外国诗两首

对“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中的“一切”包括欺骗和生活中的任何不快。 B、“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说明了一个客观必然规律,但是前提是要有顽强的生存意念。 C、“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说明生活给予我们的是难忘的记忆和丰富的经历,得失是共存的。 D、“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说明没有被欺骗就不会有对过去生活的怀恋。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是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是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阅读下文,完成题。
松树赞
      ①当我们在寒冷的冬天驱车前行时,总能看见宽广的道路两旁有许多树木,而它们都被盖了一层洁白的雪花,像穿了一件白色的大衣。叶子早飘落了精光,是洁白的天堂。你要是刚来我们北方,一定会被这银妆素裹的北方特有的景色迷住,然而在北方生活了一辈子的我,早已习以为常。看惯了这单调的白色,难免会使自己的眼睛有些疲倦和忧伤。
     ②正当你萎靡不振的时候,在你的眼前,突然,出现一抹的新绿,你会热血沸腾,它点缀这北方的大地。而这新绿就是--松树。它不畏严寒,不畏酷暑,根扎得很深很深,盘结在岩石的缝隙中,四季常青,总能给人带来生命的颜色,带来希望的绿。
     ③人生,也许是短暂的辉煌,也许是永恒的璀璨。倘若栽下的是昙花籽,那么,你精心培养、细心护理,为开放费尽心思,或者可以欣赏到昙花一现;倘若撒下的是松树的种子,那么,也许在你不经意之中,它已经抽枝发芽,但是要过几十年,你才能一览它参天的姿态。
     ④如果有人问,你喜欢昙花还是松树,你也许立即就会回答:昙花,即使你从来未见过盛开的昙花之美。可是,你可曾想过,“昙花一现”的美丽背后,又有着多少伤感吗?这美,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凋零的、曾经美丽过的她,只能像普通的谢了的花一般,被丢弃在垃圾堆里。
      ⑤松树则不同!它虽没有婀娜的身段,没有芬芳远播的本领,但是,它刚毅不阿,没有“力拔山河”的神力决不能使它动摇一星半点;它长青不衰,再过百千年,它依旧会傲然挺立在你的眼前。风霜,不会使它苍老,只能使它更成熟;岁月,不会使它弯腰,只能使它更坚强。
      ⑥昙花一现的人生,或许能够享受到刹那的快乐;这松树长青的人生,或许大半是苦涩的。但昙花一现,换来的是余生的苦涩;而松树长青,换来的却是永驻的快乐。
     ⑦有人苦心经营,心计算尽,为了一叠叠印有“人头像”的钞票而不择手段。也许,他们能够享受到短暂的“快乐”,但终究只能在幽幽的叹息声中,在懊悔与遗憾中走完人生的旅途;而有的人,虽然会被别人误解为“大拙大愚”,只有一股“犟劲”,但其实他们拥有着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力量,虽然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而别人一无所知,但却为他永恒的快乐铺好了坚实的路基;虽然仍是过着平淡的生活,但最后,却能在世人的赞许声中含笑走进美好的天堂……
  ⑧松树,之所以能够历经沧桑而巍然挺立,之所以能够长青而不衰,之所以受到人们千世的赞颂,是因为他对生命的态度不是亵渎,他不会为换取刹那的快感而舍弃名节。更不会为求名逐利而抛开一切尊严。它,永远是自重的、高傲的挺立着,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
⑨我赞美松树,更赞美如松树长青的人生。我爱松树,更爱像松树一样刚毅坚强的人!
  ⑩人生如树,一个懂得爱,懂得珍惜的人,他的生命之树不一定茂盛,但一定是青翠的。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草地里去。惊奇的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来一眼,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记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成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容。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伤感。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时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然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⑥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开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一)

    ①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②方圆几百上千里的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峰,沟壑纵横,人烟稀疏。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它小野兽。山谷中常有鹞鹰盘旋。

    ③寂静的群山没有一点阴影,太阳正热得凶。“把三弦子在手里。”老瞎子喊,在山间震起回声。“抓在手里呢。”小瞎子回答。

    ④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缠在腰间的粗布小褂已经被汗水酒湿了一大片。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赶着多说书,整个热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上一晚上紧说。老瞎子一天比一天紧张,激动,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⑤“这地方咱们好像来过。”小瞎子侧耳听着四周的动静。

    ⑥“可你的心思总不在学艺上。你这小子心太野。老人的话你从来不着耳朵听。”

    ⑦“咱们准是来过这儿。”

    ⑧“别打岔!你那三弦子弹得还差着远呢。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

    ⑨“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您师父我师爷说的。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我听您说过一千遍了。”

    ⑩“你不信?”

(二)

    ⑪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是冬天。没有声息,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老瞎子蹒跚地爬上野羊岭,庙院中衰草瑟瑟,窜出一只狐狸,仓惶逃远。

    ⑫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老瞎子的心弦断了,有一端空无所系了。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现在发现那目的原来是空的,他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但他得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境。

    ⑬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老瞎子知道怎么对徒弟说了。

    ⑭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老瞎子捡了些柴,打起一堆火。小陆子渐渐有了哭声。小瞎子哭了几天几夜,老瞎子就那么一声不吃地守候着。火头和哭声惊动了野兔子、山鸡、野羊、狐狸和鹞鹰…

    ⑮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嘛咱们都是瞎子!”“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终于小瞎子又说:“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

    ⑯雪停了。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鹞鹰在平稳地滑翔。

    ⑰“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

    ⑱“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如梦方醒。

    ⑲“记住,得真正是弹断的才成。”

    ⑳“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㉑“一千二?”

    ㉒“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㉓“怎么是一千二,师父?”

    ㉔“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㉕偏僻荒凉,群山不断。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免、狐狸、或者其它小野兽。山谷中鹞鹰在盘旋。

    ㉖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自《史铁生作品选》,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想当网红

陈鲁民

    ①据某地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居然有多达八成的小学生“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孩子们的理想大多是单纯幼稚的,“网红”之所以成为他们追求的梦想,无非是因为他们看中了其门槛极低、快速出名、收入颇丰等因素。

    ②成人大都知道这是一点儿也不靠谱的梦想,知道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不经风寒就难有花香的道理,所以没人再去做当“网红”的美梦。孩子则不然,天真幼稚,只看到几个“网红”的风生水起,羡慕之心就油然而起,从此立下“鸿鹄之志”。这多半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绝大多数人还要靠辛勤劳作才能养家糊口,他们不懂得没有劳动者的艰苦奋斗,也不可能有什么“网红”。

    ③但孩子的理想都是成人赋予的,社会灌输的,正是我们的各种媒体、网络铺天盖地地为“网红”张目喝彩,不遗余力地渲染炒作,才影响到了孩子们的价值选择,使得他们不想奋斗,不愿付出,只希望当“网红”。这可不是一笑了之的小事,孩子的理想从来都是社会价值的风向标,“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反映的就是有关方面宣传教育的失当,也关系着我们未来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④当然,孩子是会成长变化的,儿时的理想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调整,随着教育的加强而得到及时矫正,变得越来越可行,越来越与现实接轨,越来越适应社会。“网红”则可能由于自身的缺陷而昙花一现,烟消云散,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曾遇到的一处奇葩风景。

    ⑤由“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我倒是想起另一件事。央视为庆祝五一劳动节,推出“大国工匠”的系列节目,精心选出了一批给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能工巧匠进行表彰宣传——有为舰艇加工特种钢管的镗工师傅戎鹏强,有航空发动机装配领域的首席技师李志强,有全心全意为消费者做好药的同仁堂首席技师张冬梅……

    ⑥说实话,这个社会有没有低俗的“网红”,实在是无关紧要,其意义最多是闹点噱头,博人一笑,而且还很廉价;而没有了这些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舰艇下不了水,飞机上不了天,百姓吃不上好药,那损失就大了。

    ⑦“网红”要有内涵,更要有正能量。如果有一天,人们对“大国工匠”顶礼膜拜,社会对“大国工匠”尊崇备至,小学生在谈理想时也有很多人立志将来当“大国工匠”,甚至也“多到八成”,中国制造就一定会大放异彩,中国经济也会增添惊艳世界的软实力。这样的“网红”才能美丽我们的世界,温暖我们的生活。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