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樟树市清江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家曾经从野外收集到大量白蚁进行观察,有的放在一起,使之成群,有的分开。成群的白蚁变得越来越友好而好动,不断地用触角互相接触。分开的白蚁又变成了另一种东西。①  , 而不再互相接触。它们甚至互相咬掉触角的末端部分,以减少触动的诱惑。最后,暴躁易怒的白蚁终于安下心来 , 要在这种不利环境中过得好一点,它们开始准备产卵,并照顾新孵出的幼蚁。

②  , 倒更像一个动物身上的一些部件。它们是活动的细胞,通过一个密致的、由许多蚂蚁组成的结缔组织,在一个由枝状网络形成的母体上循环活动。条条线路交织得这样致密紧凑,使得蚁丘具有一个生物的所有基本标准。③  , 能告知整个蚁丘关于外部世界的情况:食物的地点,敌人的接近,甚至太阳的方位。其他蚂蚁得知这些情况后,就会通过触角相互接触传递类似密码的信息,使蚁丘的各个蠕动的部件各种行为保持协调一致。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B、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C、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立冬之后,寒意渐深,我们迎来了小雪、大雪两个节气。小雪和大雪的命名反映了气温和降水的特征,按照现在的公历,小雪在每年11月22日或23日,大雪在每年12月7日前后。在这段时间里,冷空气愈发活跃,寒潮频频来袭,气温显著下降,(甲),这两个节气因此得名。

汉字中的“雪”是一个以“雨”为义符的形声字,说明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雪是和雨类似的自然气象。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雪”的身影,金文、小篆中的“雪”字形体与甲骨文一脉相承,上半部分是义符“雨”,下半部分是声符“彗”。隶书与楷书中的“雪”字形体发生了变化,(乙),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雪”字。

今人常将雪视为唯美浪漫的象征,在古人心目中雪是怎样的事物呢?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雪,凝雨,说物者。”“凝雨”就是雨水凝结的冰晶,刘熙在《释名》中也说“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也”,“绥绥”就是繁密的样子,形象地展现了(丙)。至于许慎说的“说物”,清代学者段玉裁解释道:“说,今之‘悦’字,物无不喜雪者。”“说”是“悦”的通假字,“物无不喜雪者”,雪花如同冬日的精灵,能够给万物带来喜悦与欢欣。

所谓“瑞雪兆丰年”,小雪与大雪时节的降雪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预示着来年的丰收。①首先,降雪时的低温可以冻死某些病菌和部分害虫,②减轻次年病虫害的发生。③同时,覆盖在地表的积雪对于深层土壤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④此外,不仅融化的雪水能够为春耕的作物提供水分,⑤还能够为土壤提供营养含量远高于雨水的氮肥。在天地肃杀、万物凋敝的冬日,厚厚的积雪之下却蕴藏了无限生机。

天地间的茫茫白雪也会引发文人们的无限雅兴。雪花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韩诗外传》言,“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将雪片视为六出之花,这是多么_A_的观察!嘉祐八年,苏轼在凤翔府签判任上,适逢一场微雪,这在自幼生长于蜀地的苏轼眼中无比珍贵,第二天清晨趁着雪还未化,他赶忙骑马前往南溪饮酒赏雪,写下了《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在文人笔下,雪是_B_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北国边塞的雪;“雾凇沆砀”“上下一白”,是南国西湖的雪。寒江独钓,是雪营造的旷远幽寂;邀饮新醅,是雪激发的热切温馨

时逢小雪与大雪节气,让我们期待每一次与雪的相遇,在一片澄澈中,欣赏和享受_C_的世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