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香菱学诗
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晃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栈,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叁,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材料一:山水诗的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据史料记载 , 汉代以前,很少有诗人以山川风物为创作题材。汉末时期,曹操写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千古名句,这类好诗在那时仍是凤毛麟角。直到魏晋时期,山水诗才成为诗坛的一股潮流,但是以山川景物为题旨的诗歌仍未臻成熟。直到唐代,山水诗在诗坛上才纷至沓来 , 并迅速达到了卓越之境。“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在杜甫笔下的恢宏壮阔,让人拍案叫绝;“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李白笔下,让人真切感受到黄河川流不息的气势。先代诗人在创作上的不断追求,令后世诗人笃行不怠、奋楫争先。
材料二:孔子说:“仁者乐山。”我们不难看出,儒家fù yǔ了山人文关怀。他们认为山的jìng mù、山的博大正是仁者所追求的,而儒家的思想又是以“仁”为核心的。到了汉朝,儒家思想地位上升至独尊,诗人对山的推崇心理得以发扬光大。诗人对山的再认识就更深刻了,对他们的“祖籍”——山,产生了许多联想,“山”也就成了许多诗人很多时候的情感寄托或心理归宿。
人生自是有诗意。总有一处风景,让你嘴角扬起微笑;总有一首诗词,让你心绪荡漾;总有一篇文章,让你看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娉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心无旁骛 , 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矗立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这些人的诗意人生,让那些庸俗之人自惭形哕。诗意的人生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只需恪守生命的信条,善于从自然与历史中汲取养分,涵养生命之树,诗意的枝条就会摇曳生资。诗意的人生不应扭怩作态,不应矫揉造作;为了人生的诗意,我们应该附庸风雅 , 使诗意与人生相得益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