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默写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容易

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全真模拟(三模)试卷

补全下列诗句。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3)、子曰:“岁寒,。”(《论语·子罕》)
(4)、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来赞颂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5)、“诗圣”杜甫心系民生,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两句诗道出了人们心中的“安居梦”:“。”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
举一反三
古诗文名句积累。

总有一句经典古韵,能道尽生活之美,让你我看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

吟诗:“采菊东篱下,①{#blank#}1{#/blank#}”(《饮酒(其五)》),陶渊明的悠然自得让我们赞叹不已;“深林人不知,②{#blank#}2{#/blank#}”(《竹里馆》),王维的惬意舒心亦是趣味无穷;“晚泊孤舟古祠下,③{#blank#}3{#/blank#}”(《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的悠闲从容更是令我们羡慕不已。

诵词:“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④{#blank#}4{#/blank#}”(《行香子》),秦观笔下春光明媚的田园风光令人无限向往;“⑤{#blank#}5{#/blank#},{#blank#}6{#/blank#}”(《蝶恋花》),柳永对感情坚贞不渝的态度让我们心生敬意;“⑥{#blank#}7{#/blank#},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更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读文:“子曰:‘⑦{#blank#}8{#/blank#},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让我们知道盲目的顺从并不是真正的孝;“⑧{#blank#}9{#/blank#},{#blank#}10{#/blank#}”(《诫子书》),诸葛亮的这句话常被我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并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形象。

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可以“⑨{#blank#}11{#/blank#},{#blank#}12{#/blank#}”(杜甫《望岳》),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阅读

【刘禹锡生平及相关作品集录】

●  唐代宗大历七年,刘禹锡生于嘉兴县嘉禾驿后。

●  贞元九年,登进士第;两年之后,再登吏部取士科,被正式授予太子校书的职务,时年21岁。

【甲】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 , 虽贵犹碌碌。

 (《华山歌》,节选)

●  永贞元年,刘禹锡是革新派的核心成员。同年,腐朽势力反扑,历时一百多天的革新运动失败,刘禹锡被贬“凄凉地”。时年33岁。

【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  十年后,朝廷征召回京。他准备重新振作,力图有所作为,时年43岁。

【丙】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 , 尽是刘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因作上诗,刘禹锡又被贬连州、夔州、和州。他借古言今,将忧国感时、臧否人物、表达心志等诸多因素融入到诗文中,时年50岁左右。

【丁】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高孕虚,万景坌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 , 月来松闲,雕缕轩墀 , 石列笋虡 , 藤蟠蛟螭。竹万竿,夏含凉飓。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洗心亭记》)

【戊】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____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唐武宗会昌元年,刘禹锡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次年病逝,享年71岁。

【注释】①下国:诸侯国,此指天下。②特达:杰出的功业。③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诗中实以桃花比喻新兴权贵。④章章:著名。⑤弭:消除。⑥槃:回旋,弯曲。⑦坌:并,一起。⑧榱:橡子。⑨墀:台阶。⑩虡(jù):柱子。⑪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