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 阶段性测试(四) [范围: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1~2.3)]
[情境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 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 000倍;
②金属箔——作为靶子,厚度 1 μm,重叠了3 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180°,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 A原子 | B 原子 | C原子 |
质子数 | 8个 | 8个 | 7个 |
中子数 | 8个 | 9个 | 7个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