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解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第六届初中生自然科学竞赛初赛试题
所称量的物质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加入纯碱产品质量/克
2.8
5.6
11.2
14
烧杯中剩余物质量/克
101.7
103.4
106.8
109.6
请计算(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古代制作青铜器的铜来源于铜矿,如黄铜矿。黄铜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铜(CuFeS2),其中铁元素和铜元素均为+2价,则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blank#}1{#/blank#}。
(2)战国《吕氏春秋》中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金”指铜单质,“锡”指锡单质,“刚”指坚硬){#blank#}2{#/blank#}。
(3)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砺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古代劳动人民将此“灰”溶于水制得碱液。写出“灰溶于水制得碱液”的化学方程式 {#blank#}3{#/blank#}。
(1)反应的NH3和O2的分子个数比是 {#blank#}1{#/blank#}。
(2)左边第一个方框中的物质属于 {#blank#}2{#/blank#}(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lank#}3{#/blank#}(填字母)。
A.该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
C.在该反应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