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五、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1)、材料一中的“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变法?写出该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

(2)、材料一中的“孙中山”领导了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举一例)

(3)、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求生存之路的过程中领导力量变化的特点。

举一反三

“冲击—反应”是中外史学界解释近代史的模式之一。“冲击”主要是指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古老国家的侵略;“反应”是指列强的侵略促使这些国家发生的剧烈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150多年前,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迎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大国崛起》

材料二  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保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三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陆总长(注:外交部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顾维钧回忆录》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