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唯一的听众

读课文《惟一的听众》全文和课外段《荷包蛋》,然后回答问题。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无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的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请概括出语段三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总结

(2)、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3)、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了,该让蛋吧!”意图是什么?

(4)、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5)、谈谈《惟一的听众》、《荷包蛋》这两篇文章中的“老妇人”、“父亲”的教育技巧。

(6)、生活中,会有很多人关心你,帮助你,教育你,试举一例说说他们是如何帮助、教育你的。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收下吧,妈妈最好的礼物
      比起众多的父母,蒲公英妈妈可要高明多了。她明白,自己终究要离开孩子;她明白,孩子终究要独自远行;她明白,万贯家私、山珍美味、绫罗绸缎终究不能帮助孩儿渡过难关。可是,她用心编制了一把小伞,静静地插入了孩子的行囊。她等待着,有朝一日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它撑起,勇敢地去接受大自然的挑战。
      收下它吧,孩子。接受那迎接困难的勇气,那克服困难的信心,那战胜困难的意志。这,就是伞;这,就是妈妈最好的礼物。
      拥有这样的礼物,面对这样的妈妈,哪一个孩子能不全力以赴去撑起这把伞呢?岳飞撑开了,于是有了战场上铮铮男儿的精忠报国;道奇森撑开了,于是有了儿童文学宝库中的明珠——《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周恩来撑开了,于是有了新中国第一位总理的丰功伟业。他们回敬了母亲的恩惠,他们显示了生命的辉煌,他们也启迪了所有的父母该如何去锻炼孩子,保护孩子,成就孩子。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可否认还有截然不同的情景,孩子的作业,爸爸去做;孩子的扫除,妈妈去干;孩子的骄横,父母去护。多么可笑,多么可气,多么可怜。天下的父母啊,营造安乐窝难道就能让你的孩子永远安乐吗?你可曾想过有朝一日他该如何去面对这本该熟悉却又陌生的世界。天下的父母啊,请为你的孩子留一笔真正的财富吧!山珍海味?不,那也许会让他头昏脑涨;绫罗绸缎?不,那也许会让他变得衣衫褴褛;万贯家私?不,那也许会让他穷得一无所有。真正的财富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一种克敌制胜的本领,一把能够独立撑开的小伞,正如蒲公英妈妈的礼物。
       收下吧,妈妈最好的礼物,漫漫征途,蒲公英背起行囊开始了远行。望着远去的背影,妈妈欣慰地笑了,因为她看见在远方一把小伞正迎风撑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