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容易
安徽省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材料一: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义。
材料二: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一:
图1孔子
图2孟子
材料二: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立学校,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选用。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要做官非学儒不可,士人都变成儒生了。京师的学校(太学),五经博士当教官,有正式学生五十人,叫作博士弟子,全国各郡保荐学生到博士处受业,待遇同博士弟子一样,名额不定。两种学生都是一年考一次,考上、中等的给官做,考下等的黜令退学。又选通经学的小官吏做地方官府的卒史,职务是用经义装饰政事。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逯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的近代化》
①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仕途的状况,有效地抑制了腐朽的士族势力
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能够通过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③把读书、考试、选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封建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把选才和任官的权力从地方豪门收归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