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 , 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著名词作家乔羽,曾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中画线的“这种美德”指什么?
(4)、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自 尊
      ①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②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
      ④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
      ⑤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niiu”
        在前不久举行的世界报业和出版业展览会上,德国一份堪称“革命性”的个性化报纸———“niiu”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份报纸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根据读者的个性化要求量身定做,并以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纸张形式印刷出来,还能像传统报纸一样投递到户。
        一切很简单:订户只需在第一天下午两点钟前登录“niiu”的网站,从其合作伙伴(包括德国国内外部分报纸和网站)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提交后系统将自动排版。由专门的公司负责处理印刷,连夜生成一份独一无二的l6页彩版日报。这无疑就像素来只供应固定套餐的食堂开始提供菜式丰富的自助餐一样令人兴奋。翌日8时许,订户就可以一边翻阅自己“主编”的报纸.一边享用早餐了。
        仅仅30天,“niiu”就吸引了超过1000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niiu”作为一个跨越两种媒介形态的互动产物,既可被视为纸质媒体转型的有益尝试,也可被视为网络媒体的大胆试水。“niiu”的成功说明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之间可以超越竞争与对抗,做到互补共赢。
         “niiu”的模式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充分利用了纸质媒体的优势,并对纸质媒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时常被人批评缺乏公信力,而“niiu”的合作伙伴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报纸,使其内容得到保障。“niiu”的内容供应商依据其被选择的内容数量获取利润,从而增加了额外收入,提高了“隐形”发行量。这种网上发行还促使传统媒体在提升新闻品质上更下功夫,增强竞争力。此外,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分析“n iiu”订户选择文章的偏好,辅助调整报纸的内容定位。第二,这种新的形式开拓了纸媒的潜在阅读群,使广告投放更加精准,并带动了“网际”印刷。“niiu”的目标读者群主要是学生,因为他们更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生事物,这种新形式为重构报纸与年轻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广告商而言,个性化报纸使他们有可能实现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广告投放,使广告效益最大化。“niiu”还实现了网络媒体与印刷行业之间的新合作,推动“网际”印刷技术的发展。
        利用新科技、新理念,赋予读者更大权利,让读者参与到报纸定制中来,既旧又新的“niiu”给了我们一个网络时代报纸生存的全新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

    ①清和硕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北隅,是清朝北部边疆民族融合、安定团结的历史见证。

    ②17世纪末的清朝北部边疆并不太平,准噶尔部噶尔丹勾结沙俄发生叛乱。康熙二十七年(公元l688年),噶尔丹率军掠侵喀尔喀,喀尔喀部大败,从漠北草原南下寻求清廷庇护。清廷发送归化城的仓米让他们食用,又遣送一部分人到张家口谋生。这些措施深得喀尔喀部“民心”,康熙三十年(1691年),出现了“喀尔喀部全部内附”的局面。

    ③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为了加强对蒙古的控制,维护边疆的稳定,康熙将自己的六女儿恪靖公主赐嫁喀尔喀土谢图汗部教多布多尔济——成吉思汗第23世子孙,并在归化城北为恪靖公主修建了这座颇具气派的公主府。

    ④公主府是一座占地面积600亩、严格按照皇帝品级规格建设的府邸,它就像清廷北部边疆的和平“阵地”,使得喀尔喀四部一直服从清政府,北部边疆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安定局面。正如《公主府志》所说“内蒙古二百余年,潜心内附者,亦此公主”。

    ⑤清和硕恪靖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街62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所在地。

    ⑥公主府是一座四进五重的宫殿式建筑群落。《清代蒙古史札记》中叙述:“(公主府)府邸初建时,四周圈地东至麻花板,西至水泉村,北至跑马厂”,可见规律之宏大。历经战乱与破坏,公主府已失去往昔规模,但从现在保留下来的建筑中还依稀可以看到公主府300年前繁华与兴盛的影子。

    ⑦未进府门,首先看到的是一面一字型照壁,雄宏高大,据说长24米。公主府的照壁下有砖柱48根。为什么会这样呢?据当地老人相传,这是为镇压当时内蒙古48家王爷而设立。

    ⑧由照壁向北,通过一片平坦的广场,可见一对汉白玉大石狮雄踞府门两侧,东为雄性西为雌性,相互对望,神态威严。朱红色的府门两侧还各有一个偏门。在过去府门是不常开的,一般走偏门,除非公主或有高官显贵出入。

    ⑨进得门来,展现在眼前的是第一进院,正面有前殿3间,据说是“轿厅”,当年用来存放公主大轿。通过月门可进入东、西跨院。两个跨院各有正房5间,可能是府内办事人员居住的地方。进入第二进院,正面是5间较前殿更为高大、壮观的大殿,被称作“议事厅”,是公主当年接待宾客的处所,东、西各有配殿两间。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第三进院落。

    ⑩进院前,一道优美的蜈蚣墙横立眼前,两边各开有一个侧门,是供下人出入用的。而公主进院是不走这两个门的,她要从院前左右的“满月门”先进去,然后经过一个风格独特的仪门——垂花门,便进去这第三进院了。这里古树参天,石狮双踞,高高的白石基座上巍然挺立一座高脊飞檐的大殿,这便是公主的寝殿。据说就连当时的额附也不是可以随便出入这里的,得经过禀报获得公主的同意后才可以踏入第三进院。

    ⑪寝殿内有8根大圆柱,正中曾高悬一匾额“静宜堂”,寝门上悬“肃娴礼范”匾额,据说两块匾都是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匾额后来在“七七事变”后遗失了。在寝殿后面是禁卫房,类似于今天的警卫室,有15间之大。供近卫军和太监们居住。

    ⑫清和硕恪靖公主府是清代皇室公主府邸中现存营建时间最早、建筑工艺最精、现状保存最好、在大漠南北影响最深的一座特殊的建筑群组。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l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为什么喜欢猴

王逸之

    猴年以来,有关猴的新闻层出不穷,让我们看到了猴的高人气。早在去年暑期,动画片《大圣归来》就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新纪录;新发行的第四轮猴年邮票,大版的价格从38.4元暴涨到了1100元,升值近28倍;春晚的年吉祥物图案,引发全民讨论的热潮;猴年甚至刺激了人们的生育愿望,有媒体预计2016年“猴宝宝”将扎堆出生。

    为什么我们喜爱猴呢?论造型可爱,羊和兔也不差;论机灵乖巧,鼠和狗也够格;论神通广大,更比不上呼风唤雨的龙。有意思的是,我们喜爱猴,却没有制造什么有关它的褒义成语。“沐猴而冠”“心猿意马”都不是什么好。然而,相比较“蛇蝎心肠”“过街老鼠”,猴的形象并不差。这么一个既不太好也不太坏的形象,凭什么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细想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猴像人,有“人性”,我们在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像《庄子•齐物论》中所言,狙公喂猴,“朝三暮四”则猴怒,“朝四暮三”则猴喜,所得不多不少,却引发了喜怒变幻,说的不正是芸芸众生的模样?退一步,就是“食色,性也”的动物;进一步,也可以是脱胎换骨的人。

    再以猴形象的集大成者《西游记》为例,孙悟空调皮、古怪、爱捉弄人、向往自由、蔑视规矩,这些特征,使他谈不上完美,却很接近一个真实复杂、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而悟空后来皈依佛门,追随玄奘普度众生的理想,历经磨难,成为盖世英雄,这恰恰也像是人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的艰苦跋涉。有不足也有追求,既滑稽又伟大,悟空是这样,人不是也很类似?

    再看《西游记》的其他形象,比如玄奘正经得不近情,八戒懒惰得让人厌烦,沙僧木讷得呆头呆脑,唯独孙悟空却正直中不乏灵气,聪慧里透着狡猾,而且绝不言败、一往无前,这种复杂而饱满的个性,使它成为了几百年来最脍炙人口的动物形象了。

    想想我们的图书、电影、游戏、动画片,有多少是关于猴的,尤其是孙悟空,衍生出了多少丰富的解读与阐释。猴的形象具有广阔的延展性,可以寄托丰富无限的诠释意义。十二生肖里,怕是没有哪一个形象的文化衍生创作可以和猴相比了。想想那么多被我们所铭记的文化形象,恰恰不在于完美,而在于真实丰富。

    作为生肖形象的猴,在个性中包含了丰富的多面性,也具备向善、升华的可塑性。由此而创作出的艺术形象,老百姓往往喜闻乐见。譬如古代画像中以猴子骑在马上寓意“马上封侯”,民间传说中也有“水中捞月”的猴子,以及当代韩美林画的“水墨猴”等。唯有在与人的相似中显出其可爱,才会让读者、观众与之心生亲近,产生共鸣。

(选自2016年3月19日《光明日报》,略删改)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为母亲流的三次泪

薛峰

       ①母亲今年50岁,而我21岁。在这漫长而转瞬即逝的岁月里,我曾为母亲流过三次泪。

       ②第一次

       ③那年我8岁。中秋节时,我哭闹着非要吃月饼不可。整整哭了一下午,眼睛都肿了,母亲让大哥去村里的小卖部里买,但已经卖完了。可是,我的哭声一直不停。最后,母亲决定给我做红薯饼。天黑时分,心里烦乱的她扛着钉耙匆匆下地去刨红薯。结果在地里,她刨着了脚。

       ④许多年后,我还记得母亲被人背回来时的情景。她咬着牙,皱着眉,额头聚拢一层汗水,颤抖的脚面上满是黑色的血,模糊而厚重,看不清哪里是伤口。

       ⑤“还哭什么啊你?”父亲冲我吼道。

       ⑥于是,我的哭声戛然而止,只是张大嘴巴,呆呆地看着母亲疼痛难忍的样子。我想,那时我的眼里一定充满了恐惧,还有疼惜。

       ⑦可到最后,我的眼泪又忍不住涌了出来。

       ⑧这最后的泪水肯定是为母亲而流。而这泪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也格外的清晰。那贫困的生活,烙在生命里的不仅仅是饥饿,还有心灵的懊悔。这种懊悔的伤疤不能愈合,那是一个洞,永远也填充不满。

       ⑨第二次

       ⑩我14岁,在镇上念初中。

       ⑪那年校园里流行穿牛仔服,尤其是牛仔褂,深蓝色的,穿在身上看着十分合适,很精致很帅气的,风度翩翩,富有朝气。于是我就要母亲给我买。

       ⑫几天后,她果然把衣服送到学校来了,但令人不满的是她买的是牛仔裤,而不是褂子。

       ⑬她说:“那褂子并不好看,不合身,不如这裤子好,耐穿,洗着也方便。”

       ⑭可满心气愤的我哪里听进去她的话,我把裤子甩在她怀里,大声叫着:“你买的你穿好了,反正我不要!”然后转身而去,留下惊愕的她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⑮后来星期天我回家,看见母亲正在挑水。黄昏里,她的白发随干裂的风浮动,仿佛是一层雾,寂寞而苍凉。她上身的衣服被风掀得很高,而下身,穿得就是那条牛仔裤﹣由于母亲个子矮,裤腿卷了一大截,双膝已经磨破了,褶皱了,掉了色,看上去十分笨拙,走起路来也十分艰难。

       ⑯一刹那,我的泪水就流了下来。

       ⑰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穿上那条裤子的,在穿上它之前又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又怎样去面对众人。我不敢想,因为我一旦想起,心田就被泪水淹没。

       ⑱第三次

       ⑳寒假回家,母亲正在病重中,让她去城里的医院治疗,可她坚决不肯,一直推脱着说没什么大碍,不用治的。就这样,直到寒假结束。临开学的前一天,在我和哥哥的强烈要求下,母亲才让父亲陪着去临村的医生那里买了一包顺气丸回来。母亲说,没什么事,吃下药就好了,不用挂念。

       ㉑第二天,我们就离家上学去了。

       ㉒再回来时已是半年之后了。偶尔一次,父亲告诉我,你们走后,你妈又在床上躺了一个月,她心疼的厉害,想怕是治不好了。她怕你们担心,便要了一些过期的顺气丸回来,不要钱的。

       ㉓那一刻,我呆在那,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转回身,默默地进入房间。然后,我趴在床上痛哭起来,为母亲,为父亲,为我们这个平凡而苦难的家而哭。

       ㉔母亲啊,你是岩石,石中的火;你是云层,云中的电;你是沧海,海中的盐;你是我今生飞翔的唯一方式和力量呵!

       ㉕母亲,让我流泪的亲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问之趣味

    ①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有人看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我忙什么,我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

    ②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诸君切勿误会,以为我是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比如赌钱,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我排斥赌钱。而能以趣味始,又以趣味终,是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的。

    ③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④第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影响学问的趣味。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做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人为什么生活?为生活而生活。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⑤第二,不息。凡人类的本能,只要哪部分搁久了不用,它便会麻木,会生锈。每天跑一个小时,跑上几个月,一天不跑时,腿便发痒。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了。诸君啊!我劝你每日除本职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千万不要错过,最终闹成“学问贫弱”的症状,白白自己剥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权啊!

    ⑥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地来,研究越多,越有滋味。假如你每天定下一小时做学问,但不过是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便要钻研进去。一个人受过相当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钻,我保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⑦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恐怕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伙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觉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找,断不会找不出来。;

    ⑧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这样做。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借助外物,不会亏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古书说的故事“野人献曝”,我是尝冬天晒太阳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的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选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