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2018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套路 工匠精神 洪荒之力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已升至国家层面。实际上“互联网+”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读懂图表,在上图的①②处填入合适的文字。
①;②。
材料:“网上阅读”的主要方法有:第一,浏览。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阅读,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第二,检索。按照“提出搜索任务→确定检查标志→选定检索工具→输入检索途径→查找原始文献资料”的程序搜寻查阅信息。第三,下载。把所需信息从网上下载,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之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步查阅。此外,还有网上讨论、交际等。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关于闽南语生存现状调查问卷
①你会讲闽南语或者同系方言吗?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很会,讲得比普通话都好 | 5 | 17.86% |
能听懂一些和会简单对话 | 4 | 14.29% |
不会,掌握的各种词句不超过10个 | 19 | 67.86% |
②近年来,闽南语在福建日趋弱化,你认为原因是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闽南语生僻难懂,不能通行,大势所趋 | 4 | 14.29% |
近年来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对闽南语本地流行造成阻碍 | 11 | 39.29% |
祖父辈抱着“走出去”的观念,多注重子女普通话教育 | 15 | 53.57% |
其他 | 5 | 17.86% |
【材料二】民间的声音
关于“闽南话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闽南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泉州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闽南话,但那种老闽南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校讲普通话,在家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闽南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闽南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闽南话古汉语的活化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材料三】学者的声音
“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
“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新周刊》执行总编)
“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引自互联网)
同喝一口水井水, 同踩岩板路一根; 同村同寨十八年, 同玩同耍长成人。 日同板凳坐啊, 夜同油灯过; 织麻同麻篮啊, 磨坊同岩磨…… |
今日我要离娘走, 临行再帮娘啊梳把头。 曾记鬓发野花艳, 何时额头起了苦瓜皱? 摇篮还在耳边响, 娘为女儿熬白了头。 燕子齐毛离窝去, 衔泥何时得回头?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