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2020-2021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拓展阅读。

舌尖上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时物资匮乏,吃,对于孩子们来说,充满诱惑。

春天的脚步刚刚响起,我和弟弟妹妹的眼睛就盯上树梢。奶奶说:“别急别急,再刮两场春风它们就来了。”奶奶所说的“它们”,其实就是榆钱儿、槐花,还有嫩嫩的榆叶。它们一来,妈妈就可以给我们烙莱宇。终于等到榆钱长、槐花开了,我们围在灶台旁,妈妈在大铁锅里刷一层薄薄的油,把棒子面加白面的贴在锅里。热了的莱虽然油少,却也香喷喷的。等地里长出马齿苑、苦莱苗、荠菜等野菜时,我们就更有口福了,无论捣点蒜汁凉拌还是剁烂做粥烙饽饽,都能让我们的胃口满足一阵子。

那时,绕村有一条水渠,渠边生长着好多茅草。茅草的根白白胖胖,细细长长,嚼起来甜丝丝的,我们当地叫土蔗。我们就拿镰刀挖出土群,洗净,美滋滋地嚼着,蜜汁流进嘴里,日子也仿佛甜了许多。童年舌尖上的味道,最意犹未尽的还是“烧烤”。我们的烧烤内容与季节息息相关。夏、秋是大自然最丰盛的时节,也是我们最快乐、最满足的时节。

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河。夏季时,河水不深,清澈见底,鱼儿很多,我们就光着屁股下河洗澡、捉鱼,不一会儿,每个人就能捉到很多鱼。在河岸,我们捡些柴火,把鱼丢在火里烧烤,那滋味,现在想起来仍垂涎三尺。

童年,流淌在舌尖上的美味,至今仍回味无穷。

(1)、“垂涎三尺”意思是。透过这个词语我体会到了
(2)、“我”和弟弟妹妹的眼睛就盯上树梢,“我们”想干什么?
(3)、短文写了“我”童年时的哪些食物?“我”最难忘的食物是什么?
(4)、读画横线的句子,你感受到了文中的妈妈是个(    )的人。
A、只说不做 B、脾气不好 C、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5)、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

    有一次,爱因斯坦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作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这是一个“尖端”的问题,明可夫斯基表示要好好想一想日后予以解答。三天后,明可夫斯基告诉爱因斯坦答案出来了!他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们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 “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对、对,正是这样!”明可夫斯基说,“看到了吧?只有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路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走过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 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

    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栽入书本的东西。”于是,就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