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试题来源:辽宁省凤城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少与兄源俱以儒学知名。举进士,调正平县主簿。改知伊阳县,有能名。用大臣荐,召试 , 为馆阁校勘。会范仲淹贬,榜朝堂,戒百官为朋党。洙上奏曰:“仲淹忠亮有素,臣与之义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宰相怒,落校勘。赵元昊反,大将葛怀敏辟为经略判官。洙虽用怀敏辟,尤为韩琦所深知。顷之,刘平、石元孙战败,朝廷以夏竦为经略、安抚使,范仲淹、韩琦副之,复以洙为判官。洙数上疏论兵,及讲求开宝以前用兵故实,特出睿断,以重边计。又请减并栅垒,召募士兵,省骑军,增步卒。时诏问攻守之计,竦具二策,令琦与洙诣阙奏之。帝取攻策,以洙为集贤校理。洙遂趋延州谋出兵,而仲淹持不可。还至庆州,会任福败于好水川,因发庆州部将刘政锐卒数千赴救,未至,贼引去。夏竦奏洙擅发兵,降通判濠州。当时言者谓福之败,由参军耿傅督战太急。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未几,上奏曰:“方今非独四夷之为患,朝政日弊而陛下不寤,人心日危而陛下不知。故臣愿先正于内,以正于外。惟深察秦、隋恶闻忠言所以亡,远法汉王不讳危乱所以存。日新盛德,与民更始,则天下幸甚。”仁宗嘉纳之。改太常丞、知泾州。感疾,沿牒至南阳访医,卒,年四十七。洙内刚外和,博学有识度,尤深于《春秋》。自唐末历五代,文格卑弱。至宋初,柳开始为古文,洙与穆修复振起之。其为文简而有法,有集二十七卷。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 B . 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 C . 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 D . 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
    【答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召试,古代选拔官吏的特殊方式,是指皇帝召见面试,即科举考试中的殿试。 B . 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诚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到了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C . 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后多指帝王居地;诣阙,到天子的宫阙。 D . 牒,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沿牒,官员随选补之文牒而调迁。
    【答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尹洙以儒学知名,学优而仕。他少时就与哥哥尹源因儒学而闻名,后来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调任正平县主簿,后来改任伊阳知县,才干出名。 B . 尹洙以边防为重,深谋远虑。赵元昊反叛后,尹洙请求裁并栅垒,从当地召募兵源,减少骑兵,增加步卒,并给皇帝献上攻守的计策,受到重用。 C . 尹洙以时势为重,及时调兵。当任福在好水川战败时,他没有征得上级夏竦同意,就调任庆州部将刘政锐率兵前往支援,因此而被降为濠州通判。 D . 尹洙内刚而外和,文简有法。他性格刚正,但为人和缓,博学而有见识;针对当时柔弱的文风,他与穆修振兴古文,文章简练而有法,文集颇丰。
    【答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洙数上疏论兵,及讲求开宝以前用兵故实,特出睿断,以重边计。

    ②惟深察秦、隋恶闻忠言所以亡,远法汉王不讳危乱所以存。

    【答案】
    (5)尹洙因何惹怒了当朝宰相,被革去了馆阁校勘一职?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4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 , 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铉,宝鼎,勃海南皮人也。九岁入学,书《急就篇》,月余便通。家素贫,常春夏务农,冬乃入学。年十六,从浮阳李周仁受《毛诗》《尚书》,章武刘子猛受《礼记》,常山房虯受《周官》《仪礼》,渔阳鲜于灵馥受《左氏春秋》。乡里无可师者,铉遂诣大儒徐遵明受业。居徐门下五年,常称高第。年二十三,便自潜居讨论是非。撰定《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及《三传异同》《周易义例》合三十余卷。用心精苦,曾三秋冬不畜枕,每睡,假寐而已。年二十七,归养二亲,因教授乡里。生徒恒数百人,燕赵间能言经者,多出其门。以乡里寡文籍,来游京师,读所未见书。举秀才 , 除太学博士。及李同轨卒,齐神武令文襄在京妙简硕学,以教诸子。文襄以铉应旨,徵诣晋阳。时中山石曜、北平阳绚、北海王晞、清河崔瞻、广平宋钦道及工书人韩毅同在东馆,师友诸王。铉以去圣久远,文字多有乖谬,于讲授之暇,遂览《说文》《仓》《雅》,删正六艺经注中谬字,名曰《字辨》。天保初,诏铉与殿中尚书邢邵、中书令魏收等参议礼律,仍兼国子博士。时诏北平太守宋景业、西河太守綦母怀文等草定新历,录尚书、平原王高隆之令铉与通直常侍房延祐、国子博士刁柔参考得失。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杨元懿、宗惠振官俱至国子博士。

    (选自《北史·李铉传》,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