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新野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 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针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梦想实现】

材料一:

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   图二1950年湖南农民易振家在自家土地里 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由分到合】

材料二: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力低下,假如任由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探索失误】

材料三:小明的爷爷今年62岁了,办了好几个工厂,是定陶有名的企业家,捐资修建了 好几所学校。作为千万富翁的他非常节俭,最看不得人浪费,他常说:“我六岁那年,全村开始大规模炼钢铁……我们陈集人民公社也成立了……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的口号。唉,我怎么看都有些不对劲呢?”

【新的创举】

材料四: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立下了一份“分田到户”的字据, 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 地给予支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帮助农民实现梦想的政策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引导农民“组织起来的路”原因是什么。(2)写出1953年国家在农业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哪两大失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造成的后果。
(4)、结合材料四,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举一反三
现代化,这是中国人民上百年来共同追求的主题。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这些伟人的探索其实都是一个主题——追求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理想】

材料一: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应“时势之要求”,第一次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摆脱贫困,实现民族复兴的意愿。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的近代化理论。

【第一代现代化】

材料二:中共七大毛泽东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中国”。1953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此后,他们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第一代现代化的巨大成魏。

——李卉《论毛泽东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中国现代化思想》

【第二代现代化】

材料三:邓小平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与毛泽东依靠精神鼓励搞“大跃进”截然不同,邓小平认为中国必须改弦易辙,必须打破封闭的经济,他打算开放一部分市场,引进外国的技术、设备、资奉和管理经验。必须建立一种制度,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奖励那些促进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人。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第三代现代化】

材料四:2008年北京市政府率先提出“绿色北京”发展计划。预计到2020年把北京初步建成“绿色现代化世界城市”。绿色北京的创新可以概括为1:产业发展高端化,生产清洁化,淘汰劣势产业;营造绿色生活,引导绿色消费,鼓励绿色出行;环境优美化,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加强污染防治;资源高效化,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循环经济。进入21世纪,北京为中国的第三代现代化树立了榜样。

——俞可平《中国未来三十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