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赓,字少钦,浙江山阴人。赓登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六年,以侍读为日讲官。宫中方兴土木,治苑囿。赓因讲宋史,极言“花石纲”之害,帝为悚然。历礼部左、右侍郎。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二十九年秋赵志皋卒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行人召之其秋极陈矿税之害,帝不能用。既而与一贯及沈鲤共献守成、遣使、权宜三论,大指为矿税发,赓手笔也。三十三年,大计京官。帝留被察者钱梦皋辈,及南京察疏上,亦欲有所留。赓力陈不可,曰:“北察之留,旨从中出,人犹咎臣等。今若出自票拟,则二百余年大典,自臣坏之,死不敢奉诏。”言官劾温纯及鲤,中使传帝意欲去纯。赓言大臣去国必采公论,岂可于劾疏报允。其冬,工部请营三殿。时方浚河、缮城,赓力请俟之异日。帝皆纳之,不果行。三十四年,一贯、鲤去位,赓独当国,年七十有二矣。朝政日弛,中外解体。赓疏揭月数上,十不能一下。先,考选科道,吏部拟上七十八人。候命逾年,不下,赓连疏趣之。三十六年秋,命始下。诸人列言路,方欲见风采,而给事中若霖先尝忤赓,及是见黜,适当赓病起入直时。众谓赓修郤,攻讦四起,先后疏论至五十余人。是时赓已寝疾,乞休疏二十余上。言者虑其复起,攻不已,而赓以十一月卒于官。遗疏陈时政,语极悲切。及卒,赠太保,谥文懿。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九年秋/赵志皋卒/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 B、二十九年秋/赵志皋卒/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 C、二十九年秋赵志皋卒/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 D、二十九年秋/赵志皋卒/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讲官是负责回答皇帝问询、记录皇帝言行等的官员,明朝时由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学者充当。 B、中官,既可指宫内、朝内之官,又可指天上的星位或星区名,还可指代宦官。文中指宦官。 C、工部是古代中央尚书省六部之一,主要负责掌管全国工程、屯田、赋税、俸饷、交通等政令。 D、乞休又叫作“乞免”,是自请辞去官职的意思,与之含义相同的词语还有“乞身”“乞骸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赓直言进谏,重视礼制。宫中大兴土木时,他向皇帝极力陈说其危害;后皇帝示意他仿效永陵的规模建造陵寝,他却上奏说规模不应超过昭陵。 B、朱赓陈述时弊,一心为公。他曾极力揭露矿税对国家的危害;正值疏浚河道、修缮城防时,工部请求营造殿堂,他极力请求将此事推迟,皇帝同意了。 C、朱赓为人正直,讲究原则。皇帝想挽留在南京被查处的官员,朱赓认为这不符合制度,坚决反对;言官弹劾大臣,他认为不能在弹劾的奏疏中答复。 D、朱赓关心国事,为国尽忠。面对日益松弛的朝政,他仍坚持每月数次上奏;后来他卧病在床,最终死于任上,其所遗留奏章言辞恳切、悲切感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

②给事中若霖先尝忤赓,及是见黜,适当赓病起入直时。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如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鸿门宴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 , 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 , 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柟、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其业,乐________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 , 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________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齐武王)、宣(齐宣王)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________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________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选自《史记·货殖列传》)

【注】①涂:堵塞。②虞:掌管山林水泽的官员,包括开发山泽资源的人。③期会:约期会集。④三宝:指粮食、器物、财富。⑤潟(xì)卤(lǔ):不适宜耕种的盐碱地。⑥繦至:像绳索相连一样接连而来。繦,用绳索穿好的钱串。⑦辐凑:形容四方人物来归,象辐条之集中于轮毂一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 ,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节选自《孔子家语·六本》)

【注】“商”与后文的“赐”即子夏和子贡,都是孔子的弟子。

材料二: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也。世人婚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材料三:

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节选自袁黄《了凡四训·改过之法》,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