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试卷

历史学家张宪文认为:“以图像展现和解说历史,是历史研究最为有效的方法。”《清明上河图(局部)》(下图)历来就受到历史学、考据学、建筑学和民俗学等诸学科研究者的重视。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该图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B、该图史料价值主要在于其历史信息的完整性 C、图像再现了北宋民俗风情是风俗画研究的唯一史料 D、诸多研究者对该图研究的角度不同,而结论却一致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具的发展变化

材料二 新石器时代,关中平原和中原地区已出现农耕活动。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商鞅变法奖励农垦的政策, 增加了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量,关中平原由此最早获得“天府”的誉称。郑国渠建成,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据司马迁记载,秦汉时关中财赋占天下十之六。

东汉末年以来,中原战乱,人民“避地江南甚众”,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使江南地区成为农业发达区。安史之乱发生后,中原人口又大批南迁。韩愈说:“当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 宋朝时出现的“苏湖熟,天下足”的现象。

进入明代后,原先曾经以天下粮仓闻名的苏州、湖州及其周边地区,“地窄人稠,民间多以育蚕为业,田地大半植桑,民之米谷向藉(凭借)外江商贩接济。”长江中游的湖广地区作为“天下粮仓”成为定局,所产粮食沿着长江而下, 源源不断供应江浙各地。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材料三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人张迁,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 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