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博望侯骞死后,匈奴闻汉通乌孙,怒,欲击之。及汉使乌孙,若出其南,抵大宛、大月氏相属,乌孙乃恐,使使献马,愿得尚汉女翁主,为昆弟。初,天子发《》书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红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枝、身毒国。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

    是时汉既灭越,而蜀、西南夷皆震,请吏入朝。于是置益州、越嶲、牂柯、沈黎、汶山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遗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余辈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 于是汉发三辅罪人,因巴蜀士数万人,遗两将军郭昌、卫广等往击昆明之遮汉使者,斩首虏数万人而去。其后遣使,昆明复为寇,竟莫能得通。而北道酒泉抵大夏,使者既多。而外国益厌汉币,不贵其物。

    自博望侯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后从吏卒皆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天子为其绝远,非人所乐往,听其言,予 , 募吏民毋问所从来,为具备人众遣之,以广其道。其吏卒亦辄复盛推外国所有,言大者予节,言小者为副,故安言无行之徒皆争效之。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汉使乏绝积怨,至相攻击。而楼兰、姑师小国耳,当空道,攻劫汉使王恢等尤甚。而匈奴奇兵时时速击使西国者。于是天子以故遣从骠侯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至匈河水,欲以击胡,胡皆去。王恢数使,为楼兰所苦,言天子,天子发兵令恢佐破奴击破之,封恢为浩候。

(节选自《史记·大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遭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余辈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 B、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遣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余辈/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 C、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造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余辈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 D、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造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余辈/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弟,即兄和弟,包括近房和远房的弟兄;也比喻关系亲密如兄弟般友好。 B、《易》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春秋》合称为“五经”。 C、三辅又称三秦,文中指治理京畿之地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位官员。 D、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第,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开辟西域之方略多措并举。修筑令居以西的亭障,设置酒泉郡,沟通西北各国,又加派使者抵达安息、奄蔡、黎轩、条枝、身毒国等国。 B、汉朝开辟西域的过程多有波折。汉派使者,欲直达大夏,却在昆明受挫:派遣将领攻打阻拦汉使者的人,斩首数万,最终还是未能沟通大夏。 C、汉朝任命出使官员时讲究方法。汉朝天子接受主动请缨者的要求,招募官吏和百姓而不详细查问其出身,并为他们配备人员,派遣他们出使。 D、汉朝开辟西域的意义重大深远。本文叙述开辟西域虽历尽艰辛,但最后终于出现了“使者相望于道”的繁华景象,出使大宛的使者络绎不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时汉既灭越,而蜀、西南夷皆震,请吏入朝。

②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番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番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 , 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拗蕃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铁椎传

【清】魏禧

    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呜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人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张良)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大铁椎今年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选自道光刻本《魏叔子文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智伯已死矣,而子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真宗,讳恒。太宗第三子也。幼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好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比就学受经,一览成诵。太祖爱之,育于宫中。故事,殿庐幄次在宰相上,宫僚称臣,皆推让弗受。见宾客李至、李沆,必先拜,迎送降阶及门。开封政务填委,帝留心狱论,裁决轻重,靡不称恨。故京狱屡空,太宗屡诏嘉美。其初践位,相臣李沆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盖有所见也。吕端等言彗出之应当在齐、鲁分,帝曰:“联以天下为忧,岂直一方耶?”诏群臣迎养父母,蠲天下逋负,释系囚。作《文武七条》,戒百官比周奔竞,有弗率者,御史台纠之。诏近臣举常参官才堪转运使者,诸路官吏蠹政害民,转运使、提点刑狱官不举察者坐之。定江淮盐酒价有司虑失岁课帝曰苟便于民何顾岁入也除通泰楚州盐户积负丁额课盐麟府言社庆族依唐龙镇为援,数扰别部,请出兵袭之。帝曰:“均吾民也。”不许。以赵保吉归顺,遣使谕陕西,纵绥、银流民还乡,家给来一斛,赵保吉遣弟继瑗入谢。车驾北巡,司天言:日抱耳,黄气充塞,宜不战而却。驻跸韦城县,寒甚,左右进貂帽毳裘,却之曰:“臣下皆苦寒,朕安用此?”王继忠敏驰奏请和,帝谓宰相曰:“继忠言契开请和,虽许之,然河冰已合,且其情多诈,不可不为之备。”郓州得契丹谍者,斩之。契丹兵至澶州北,直犯前军西阵,其大帅挞览耀兵出阵,俄中伏弩死。契丹使丁派以誓书来,录契丹誓书颁河北、河东诸州,以契丹讲和,大赦天下。交州、西凉府、西、高、丰、甘、沙州、占城、大食、蒲端、龟兹国来贡。帝不豫增剧,祷于山川神祗。大渐,透诏皇太子于枢前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帝是日崩于延庆殿,年五十五,在位二十六年。

    (节选自《末史·真宗本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囚,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仗剑亡,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 , 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如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周勃、灌嬰等言于汉王曰:“臣闻平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态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县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