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1年历史河南中考考点过关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1.639亿吨

49%

130.4万吨

193%

135万吨

754%

原油

44万吨

272%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材料二:在毛泽东看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根植于快速发展的工业。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中国仍不免落后挨打。新中国成立后,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始终存在,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作为工业化的后来者,历史已经不会再给予中国人足够的时间了。1953年,新中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材料三:鞍山钢铁公司工人、全国劳动模范李绍奎,曾经创造过班组钢产量的最高纪录。他经常说:“给自己干活,难道还能偷懒吗?”有史以来,中国人没有像现在这样,把国家看成是自己的国家,他们奉献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是为了自己和国家的未来,这是中国人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一次新生,也铸造了一代中国人理想和信念的根基。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施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当时我国工业化建设能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3)、综上所述,你获得了哪些关于工业化建设的启示?
举一反三
合作探究 
中俄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领导人十分重视和发展两国关系。目前,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科技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堪称是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阅读材料,探究有关问题。         
【学习·合作】 
材料一   1917年,俄国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摘自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   201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了庆祝活动。今年中国也将举行阅兵仪式,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中俄分别举行纪念活动,其目的是希望人们牢记二战这一历史灾难。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  苏联成立后,苏联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和斯大林领导下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借鉴苏联的建设经验,有计划的发展国民经济。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摘自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

【携手·合作】
材料四   2014年7月14日,习近平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期间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表示,我们就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和扩大各领域合作达成一系列历史性共识,共同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摘自人民网 

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四: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一再证明,发达的制造业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本目标就是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