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小学语文总复习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阳光的接力

    山的深处有一片林子,林子的深处有几间简陋的小屋。旁边一间小屋的深处,有忧郁的她。

    这几间小屋是这个贫困山村唯一的学校,她是这个学校唯一的老师,刚从城里来不久。

    她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没有人愿意到这个鬼地方来,而她来了,而且是主动要求来的。在师范读书的时候,这曾是她的梦想。

    然而此刻,她却躺在这间有些阴暗、潮湿的小屋的角落,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两天了,不上课,也不吃喝。秀丽的脸庞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一双秀丽的大眼睛也变得黯然神伤。现实,像山一样压着她。她感到了现实和梦想的距离的遥远。离开繁华的城市和美丽的校园,她觉得十分孤独、失落。而这并不是造成她躺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手中的那封信。信笺上有斑斑泪痕。的确,那封信她不知看了多少遍,看一遍,她就流一回泪。信是他写的,她说。

    他说他非常爱她,希望她能马上回到他的身边,否则……他的口气很坚决,带有点“最后通牒”的味道。而她,也是深爱着他的。她实在想不出,失去了他,自己还有什么。然而,她也渐渐发现,自己已离不开那些野花般的小脸,那一双双无邪的眼睛充满渴望。她知道,他们真的需要她。

    她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令她痛苦、不安,久久难以决断。她知道,此刻,林子外阳光明媚。只要走出那片林子,就能进入阳光里,然而她又觉得那条小路那么的漫长,那阳光是那么的遥远。而那阳光又是那么的充满诱惑。她自己也承认,有几次,她都动了心。

    她真的有点动心了……

    忽然,一片阳光从窗外飞了进来,划过她的眼睛,轻轻地落在她的胸前,莹莹地晃动,像一朵风中盛开的雪莲花。一股暖流通遍她的全身,心也仿佛被照得异常的明亮。她惊讶地朝窗外望去。窗口,那个叫娟的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儿,她的学生、班长,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阳光正从镜子里源源不断地走近她。

    娟红着脸说:“老师,我们给您送阳光来了。”

    她顿时明白了什么。阳光要到达这间小屋,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走下床来,打开了门。

    她看见,门外的那条林间小路上,每隔几步便站着她的一个学生,他们手里都拿着一面镜子,圆的、方的或破的,形状各异,正进行着一场阳光的接力。阳光在镜子与镜子间传递,最后来到她的面前。

    她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感动,如初恋一般。她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已进入她的血液、她的全身乃至她的灵魂,并将改变她的一生。

    凝望着孩子们,孩子们也凝望着她。他们发现,老师美丽的大眼睛里噙满了泪水。蓦地,她笑了,比阳光还明亮,还灿烂。孩子们也笑了,欢呼声在林子的上空回荡。

    “同学们,上课啦!”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只要走出那片林子,就能进入阳光里”暗示着什么?

(3)、品味画线句中“阳光”的不同含义。

①而那阳光又是那么的充满诱惑。

②老师,我们给您送阳光来了。

③她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已进入她的血液、她的全身乃至她的灵魂。

(4)、她放弃了“他”选择孩子们,说明了什么?

(5)、文章以“阳光的接力”为题,有什么含义?

举一反三
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鲁迅的读书法 

     鲁迅先生酷爱读书,一生手不释卷,勤读不辍。他还非常关心青年们的读书,常撰文把自己的读书方法介绍给青年们。 

     鲁迅的视野极其开阔,阅读的范围很广。他主张“博识”,认为读书人应“放开肚量,大胆地、无畏地、尽量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类知识。1934年,他写过一篇《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了他称为消闲的读书“多翻法”。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多翻”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帮助人们全面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 

     在种类繁多的、观点不同的众多书籍中,不仅有毫无益处的,而且还有“毒品”或“麻醉品”。究竟怎样才能鉴别书籍的真伪或优劣呢?鲁迅主张用“比较法”,因为“比较是医治受骗的方子”。他强调要敢于接触不同的观点,甚至反面的书籍,看看自己不赞成或反对的人和事是怎样活动的,以加强认识,区别真伪。他很欣赏古籍《稽康集》中附有别人的赠答和论难的编法。他编《伪自由书》、《准风月谈》时,后面也附录了有关的别人的文章,以便于读者进行比较,帮助读者辨别真伪、是非、优劣。    

     怎样把书读活,使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鲁迅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实践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和我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因此他谆谆教导青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他希望青年们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