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小学语文总复习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生的戒指
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亮,那是母亲戴的戒指——顶针,缝衣、补衣、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忠厚的手指上。在灯光或日光下,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绣花、纳鞋……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
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作“千层底”,因为晴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多半寸厚的鞋底,都由碎布层层叠起,每层都用糨糊粘连,然后用密密的针线穿凿,上面纵横排列着数百上千个针眼。
你能想象,在这项制造温暖的工程里,母亲的手承受着多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受到的伤痛。针引着线,线随着针,穿过“千层”的雾,“千层”的夜色,然后到达鞋底的另一面,到达生活的另一面。针和线在紧张地穿越后,每每是颤抖着到达另一面的,这是它们的驿站,稍息之后,它们将深入生活的底部,重往另一面,然后再返回来。
在这个驿站里,迎送它们的是母亲的手指,也是那枚刚毅的顶针。
顶针,是的,是顶——针,针有时也不愿见缝插针了,生活中,飘逸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段需要补缀,坚硬的细节需要穿凿。就这样,同样是金属做的,顶针必须去顶那根针,顶它,支援它,让它不要中途退下来;用力,再用力,到鞋底的那一面,到布的那一面,到生活的那一面,去看看,再回来,认认真真缝补日子。
顶针上密集的凹坑,是金属的伤口,它以提前预备的伤,承受更多的伤;它以先天的痛,承受后来的痛。
而十指连心,顶针也是,一颗忠厚隐忍的心的造型,当命运的针线无数次穿过来,母亲的心,该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
这沉默安详的金属,应该是世上最珍贵的器物。它,藏纳着密集的痛点,凝聚着慈祥的目光。
所以,母亲即使不做针线活的时候,也戴着那枚顶针。
它是伴随母亲一生的戒指。
它是重叠的岁月,随着母亲的手指往返;它是浓缩的星河,绕着母亲的手指旋转……
(1)、如果把第④自然段中的“刚毅”换成“坚硬”好不好?为什么?

(2)、第③自然段的细节描写,对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仿照第⑧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4)、读完本文,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顶针称作“一生的戒指”。

(5)、生活在今天的青少年,或许已不熟悉本文所描绘的“温暖工程”,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浸润着父母、亲友无数的心血。请简要写出一个你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例。

举一反三
     某镇有个木匠,在门前贴了一副春联:曲尺能成方圆器,直线调就栋梁材。木匠的左邻是个剃头的,他不甘示弱,也写了副春联贴上:进门来苍头秀士,出户去白面书生。木匠的右邻是个药店老板,他见两位近邻因贴出春联后生意十分红火,也在门前贴了一副春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病人见药店老板心地善良,纷纷都到他店里去买药。

    这三户的春联一贴,使对面一家三兄弟十分眼热,他们商量了半天也贴出一副春联。上联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下联为:惊天动地的人家。为了与众不同,他们另加一条横批:先斩后奏。四邻见了,啧啧称妙,都夸这副春联既恰如其分,又极有气派!

     正巧,这天有一位新上任的县太爷路过此地,准备到县衙接任。他见这么多的人围观一副春联,觉得好奇,也下轿观赏。不看则已,一看吓了一跳:这户人家不是皇亲准是国戚,可千万别错过了拍马屁的良机。于是,他分开众人,登门拜访。县太爷对三兄弟恭恭敬敬地作了自我介绍,然后,便问他们是干什么职业的。

     老大听罢,呵呵笑道:“我是卖烧饼的,卖时,一个两个地数;二弟是做爆竹的,所以惊天动地;老三杀猪,乡亲们都称他先斩后奏。其实,我们都是卖苦力的,犯不着你来巴结。”

     县太爷这才知道自己拍错了马屁,不由羞得满脸通红,在众人的哄笑声中,他钻进轿子,灰溜溜地走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