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2016年4月,中国当代文坛“一喜一悲”:4日,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29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学校文学社准备以此为专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选插图  识相貌】

材料1:校报《名家档案》栏目内容节选: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著有《草房子》《火印》以及“大王书”系列等,他获得的“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陈忠实,中国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1997年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陈忠实是一位拥有民族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

【析题词  导人生】

材料2:学校文学社记者团采访曹文轩的记录(节选):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没有过去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我在这里简单下一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人,叫读书人。

(1)、校报编辑小明从众多图片中选择上面两幅肖像画,作为《名家档案》栏目的插图。请说说两图各是怎样体现人物身份特征的。
(2)、曹文轩接受记者团采访后,欣然为学校文学社题词“幸福在远处”。请结合材料2,谈谈“幸福在远处”的含义。
(3)、【赏对联  寄深情】为了表达对陈忠实离世的缅怀之情,学校文学社撰写了一副挽联。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这副挽联。

忠于人民,忠于生活,忠诚觅得原上鹿;

实为楷模,实为经典,实绩赢得举世名。

举一反三
研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食品浪费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日本的食品平均浪费率为5.1%,其中一般餐馆的食品浪费率为3%,饭店的食品浪费率为15.7%,结婚宴会的浪费率竟达到23.9%。严重的食品浪费现象让人瞠目结舌。包括家庭废弃食物在内,日本每年要浪费大约1000万吨的食品。以往,这么多被浪费的食品都当作垃圾白白扔掉。面对这种社会现象,日本制定了《食品再生法》。
    日本各种资源都比较匮乏,但家电普及率和更新换代率极高。以前,人们经常把破旧家电乱扔在街边,针对这种情况,去年4月1日,日本开始实行《家电循环法》,规定废弃空调、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必须由生产厂家负责回收,用户向厂家支付少量费用。这一法律集中体现了“3R原则”,即减少废弃物、再利用和循环。经过一年时间,“3R原则”在日本已经深入人心,现在很少有人随地丢弃大件垃圾,街道更加整洁,废旧家电也物尽其用。
    以《家电循环法》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日本政府又顺理成章节地提出了《汽车循环法案》。作为一个汽车大国,日本生产的名牌汽车销往世界各地,国内市场也很大。全国拥有七千多万辆汽车,每年淘汰上百万辆,如果驱车前往东京郊区,经常可以碰到废汽车堆积而成的小山。《汽车循环法案》的目的就是要变废为宝。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文字记载表明,我国在三千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茶树。商朝以前,茶因珍贵而被当作祭品。商朝以后,茶发展成为贡品。春秋时期人们用茶树鲜叶做菜。西汉时期茶已成为当时的一种重要商品。进入唐代以后,饮茶渐成风气,并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因为茶有着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清热解毒的养生及药用价值,再加上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茶很早就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日本、朝鲜、蒙古、伊朗、土耳其等亚州国家茶的读音均来自中国,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中国茶向世界传播依托了多种方式: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人员渡海前来学习中国文化,茶树的种籽和饮茶的方法也由此传到日本。公元1618年,明万历皇帝派出公使将茶作为贵重的外交礼品,馈赠给俄国沙皇。茶作为重要的商品还被输送到多个国家。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就是一条以马帮运输茶、盐等物资进行国际商贸的通道,这条商路一直延伸到了西非红海海岸。十七世纪,航海业发达的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大量地从中国贩运茶叶至欧洲各国。

【材料二】

    中国茶文化具有高雅的艺术性,其中茶道艺术还蕴含着中华传统礼仪。唐代陆羽在他撰写的《茶经》中创制了茶道二十四器,标志着唐人饮茶已开始注重品饮艺术。现代中国的茶道艺术更为典雅精致,包括赏茶、赏具、冲泡、奉茶、闻香、品茗等一整套程序。其中奉茶环节,首敬在座长者,充分体现了中国“尊老敬上”的传统。

    中国茶文化推动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引进饮茶风俗,引入茶文化。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曾盛赞饮茶能体现文人的高雅,并经常在家举办茶会,以茶会友。英国查理二世的王后凯瑟琳认为饮茶比饮酒更加文明,在她饮茶嗜好的影响下,王室贵族逐也渐形成了饮茶风尚。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而茶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沿线各国通过各类茶事活动,以茶为媒,化解隔阂,进行贸易交流,实现共同发展。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茶叶8.2万吨,同比增长15.2%。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推进,中国茶文化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在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面对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虽然现在我国茶叶输出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消费量仅为世界第六,30岁以下的消费群体往往首选碳酸饮料、咖啡、果汁等时尚饮品。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睡眠?睡眠是机体对外界失去知觉和反应的一种可逆性行为。它不是机体的一种消极和被动状态,而是在多种神经网络和递质积极主动支配下产生的,并涉及大量生理、代谢和神经行为。

    一般人在一个完整的夜间睡眠中,大脑在进行着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功能和状态循环。依据多导睡眠图描绘的脑电图模式、眼动和肌张力特征,人的睡眠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循环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每次夜晚的睡眠通常有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约90~110分钟。两个睡眠周期之间通常伴有短暂觉醒,整夜大概出现4~6次。

    具体来说,非快速眼动睡眠又称为安静睡眠,表现为同步化、高压、低频率的脑电活动,电脑活动水平低,肌张力弱,心跳和呼吸较为规律。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最后阶段,个体不易被唤醒;若被唤醒,则会感觉头昏脑涨。快速眼动睡眠则被称为活跃睡眠,表现为同步化、低压、混合频率的脑电活动,大脑活动水平较高,常伴有梦境、肌张力缺失、心跳和呼吸不规律以及阶段性眼动爆发。

材料二:

    人为什么要睡觉?睡眠到底有什么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第一,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恢复精力,修补自由基对电脑造成的损伤。自由基石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可损伤人体细胞。其他器官都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来修补这种损害,但大脑无法这样做。人只有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非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人体组织才能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时间”通过合成抗氧化酶进行“抢修作业”。

    第二,睡眠可以为身体解毒,排除大脑代谢废物。有一项新研究:大脑在睡眠时才能高效清除代谢废物,从而恢复活力。因为大脑内有一个独特的“垃圾处理系统”,即“类淋巴系统”,这个系统的工作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大脑在情形与睡眠状态时功能完全不同,清醒会有意识,而睡眠时则进行“大扫除”。脑脊液会沿着动脉周隙流入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随即排除至脑外。

    第三,睡眠可以调节脏腑功能,降低感冒几率。充足的睡眠不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如肝气不疏、气血亏虚、脾胃失调、肾功能低下易起夜。研究人员给164名健康的成年人先戴上追踪腕带,然后让参与者每人把含有感冒病毒的滴鼻剂滴入鼻腔。5天之后,三分之一的人表现出了感冒迹象——流鼻涕。分析发现,在感染感冒病毒的前一周中,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脏腑功能下降明显,会比睡眠超过7小时的人得感冒的几率高三倍。

    第四,睡眠可以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睡眠会促进脑神经元上特定棘状突起的形成,维护特定的树突分支,从而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科学家通过对健康成人被试者的睡眠情况进行控制,发现睡眠不足会引起被试体内多种基因功能的改变,涉及认知功能、新陈代谢、免疫力等领域,明确了睡眠对基因的影响。科学家还认为,儿童在睡眠时可以将已经学习过的隐性知识,更为有效地转化为外在知识,而儿童的这种特殊的认知能力与其晚上睡眠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如果能达到9小时以上的睡眠,他们的记忆力和精力会特别好。

材料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美国、日本、韩国的相应结构,共同开展了中美日韩四国中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活动。下面是两项调查统计结果:

材料四:

    研究者对1000多名青少年进行了三年的追踪访问,分析了他们在12~15岁期间的行为、睡眠质量和习惯,并与其父母、老师和同学进行了沟通,得出结论:社会关系对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影响很大。亲自关系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睡眠模式,如果父母关注子女各方面的表现,子女就会保持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睡眠也就更充足;家庭氛围影响青少年的睡眠状况,家庭生活不安宁的青少年(如父母分居或是不与子女共同生活)更容易产生情绪障碍和睡眠扰乱。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并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的青少年睡眠质量也更高。

(根据相关材料改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