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
A | 室温下测0.1mol•L﹣1醋酸pH | pH≈3.3 | 醋酸是弱酸 |
B | 向2mL 0.1mol•L﹣1NaOH溶液中 i.滴加几滴同浓度的MgSO4溶液 ii.再滴加几滴同浓度FeCl3溶液 | i.产生白色沉淀 ii.产生红褐色沉淀 | 溶解度:Fe(OH)3<Mg(OH)2 |
C | 常温下,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 溶液变浑浊 | 酸性:碳酸>苯酚 |
D | 将少量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HNO3酸化后,滴加AgNO3溶液 | 淡黄色沉淀 | 证明含有溴元素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
A. | 将大小相同的K和Na放入等体积的水中,钾比钠反应剧烈 | 钾元素的金属性比钠元素强 |
B. | 将Ba(OH)2•8H2O和NH4Cl晶体在小烧杯中混合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变凉 |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
C. |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石蜡油加强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 石蜡油的分解产物都是烯烃 |
D. |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FeCl3溶液,产生气泡的速率比不加FeCl3溶液的快 | FeCl3可以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起了催化作用 |
现象 | 解释 | |
A |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 , 溶液变蓝 |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B | 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SO2具有还原性 |
C |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D | 铁与稀硝酸反应有气泡产生 | 铁与稀硝酸发生了置换反应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SO2通入足量的稀Fe(NO3)3溶液 |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 | 氧化性:HNO3>稀硫酸>Fe3+ |
B | 相同条件下,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 前者pH比后者的大 | 非金属性:S>C |
C | 将表面氧化的铜丝从酒精灯的外焰慢慢移向内焰 | 黑色的铜丝变红色 | 氧化铜被酒精灯内焰的乙醇蒸汽还原 |
D | 取适量NH4Al(SO4)2样品置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少量稀NaOH溶液 |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 | NH4Al(SO4)2溶液中存在NH4+ |
选项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或目的 |
A | 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溶液呈红色 | 红砖中含有氧化铁 |
B | CO还原Fe2O3得到的黑色固体加入盐酸溶解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 黑色固体中没有Fe3O4 |
C | 取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加稀H2SO4酸化,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 该Fe(NO3)2试样已经变质 |
D | 向某溶液中通入Cl2 , 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 | 原溶液中含有Fe2+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