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秦灭韩。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得力士,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良亡匿下邳。后十年,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沛公欲击秦,良曰:“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后从东击楚,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三年,项羽急围荥阳,汉王恐忧。郦食其曰:“今秦侵伐诸侯社稷 , 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

张良从外来谒。汉王以郦生语告,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殷事已毕,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且今立六国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陛下与谁取天下乎?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下列对文中划下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B、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C、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D、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古代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古人还常常以名、字、号来自称。 B、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主要根基。此处用来代指国家。 C、南乡,即“南向”,指面向南方。古代帝王大多面南而坐,臣子则面北行礼。 D、封功臣,指君王授予功臣土地、爵位等。此处刘邦拟封赏张良三万户的食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忠义爱国,为韩报仇。张良为韩国人,秦灭韩后,他为报国仇,不惜倾尽家财求取刺客,一同刺杀秦始皇。可惜刺杀未成,遭到追捕。 B、张良善于谋略,屡助刘邦。攻秦时,张良使用离间计,贿赂秦将,助汉王大破秦军;攻楚时,张良又提出将关东之地送出,以此获取破楚将领。 C、张良虑事深远,解除危机。刘邦拟采用郦食其的建议,张良及时劝谏,指出此计会使刘邦失去共谋天下之士,刘邦听取了意见,销毁了封赏印信。 D、张良为人低调,不贪功赏。刘邦赞赏张良运筹帷幄,想要封赏他部分齐地。张良认为是自己幸运,意见常被刘邦采纳,提出仅要“留”这块封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沛公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②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丹霞记

【清】袁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遒景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矣妄矣,殆不然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及至始皇 ,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 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太祖甚喜。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时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肯如法,沛先折其脚,遂杀之。由此太祖以为能。

    累迁九江、东平、乐安太守,并有治迹。与督军争斗,髡刑五岁,输作未竟。会太祖出征在谯,闻邺下颇不奉科禁,乃发教选邺令,当得严能如杨沛比,故沛从徒中起为邺令。已拜,太祖见之,问曰:“以何治邺?”沛曰:“竭尽心力,奉宣科法。”太祖曰:“善。”顾谓坐席曰:“诸君,此可畏也。”赐其生口十人,绢百匹,既欲以励之,且以报干椹也。沛辞去,未到邺,而军中豪右曹洪、刘勋等畏沛名,遣家骑驰告子弟,使各自检敕。

    沛为令数年,以功能转为护羌都尉。十六年,马超反,大军西讨,沛随军,都督孟津渡事。太祖已南过,其余未毕,而中黄门前渡,忘持行轩,私北还取之,从吏求小船,欲独先渡。吏呵不肯,黄门与吏争言。沛问黄门:“有疏邪?”黄门云:“无疏。”沛怒曰:“何知汝不欲逃邪?”遂使人摔其头,与杖欲捶之,而得去,衣帻皆裂坏,自诉于太祖。太祖曰:“汝不死为幸矣。”由是声名益振。及关中破,代张既领京兆尹。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沛前后宰历城守,不以私计介意,又不肯以事贵人,故身退之后,家无余积。治疾于家,借舍儿,无他奴婢。后占河南夕阳亭部荒田二顷,起瓜牛庐,居止其中,其妻子冻饿。沛病亡,乡人亲友及故吏民为殡葬也。

(选自《三国志》卷十五,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襄,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 , 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母丧,丁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县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兄友弟悌,多士推之。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

    禄山陷两都,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瘖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授太子中允。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节选自《旧唐书·王维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徒单克宁本名习显,其先金源县人。克宁资质浑厚,寡言笑,善骑射,有勇略,通女直、契丹字。左丞相希尹,克宁母舅。熙宗问希尹表戚中谁可侍卫者,希尹奏曰:“习显可用。”以为符宝祗候。大定初,从右副元帅完颜谋衍讨契丹窝斡。元帅谋衍利卤掠,驻师白泺。世宗讶其持久,遣问之。谋衍曰:“贼骑壮,我骑弱,此少驻所以完养马力也。不然,非益万骑不可胜。”克宁奋然而言曰吾马固不少但帅不得人耳其意常利虏掠贼至则引避贼去则缓随之故贼常得善牧而我常拾其蹂践之余此吾马所以弱也今诚能更置良帅,虽不益兵,可以有功,不然,骑虽十倍,未见其利也。朝廷知其议,召还谋衍,以平章政事仆散忠义兼右副元帅。师将发,贼声言乞降。克宁曰:“贼初困蹙,且无降意,所以扬言者,是欲缓吾师期也。不若攻其未备,贼若挫衄,则其降必速。如其不降,乘其怠而急击之,可一战而定也。”忠义以为然,乃与克宁出中路,遂败贼兵于罗不鲁之地。

克宁为相,持正守大体。世宗尝曰:“习显在枢密,未尝有过举。”谓克宁曰:“宰相之职,进贤为上。”克宁谢曰:“臣愚幸得备位宰辅,但不能明于知人,以此为恨耳。”恳求致仕。上曰:“汝立功立事,乃登相位,朝廷是赖,年虽及,未可去也。” 十二月乙亥,世宗不豫。甲申,克宁率宰执入问起居。上曰:“朕疾殆矣。”谓克宁曰:“皇太孙年虽弱冠,生而明达,卿等竭力辅之。” 二十九年正月癸巳,世宗于福安殿。是日,克宁等宣遗诏,立皇太孙为皇帝,是为章宗。徙封为东平郡王。诏克宁朝朔望 , 朝日设坐殿上。克宁固辞,诏近臣勉谕。明昌二年,克宁属疾,章宗往视之。克宁顿首谢曰:“臣无似,尝蒙先帝任使,陛下即位,属以上相,今臣老病,将先犬马填沟壑,无以辅明主绥四方。陛下念臣驽怯,亲枉车驾临幸,死有余罪矣。”是岁二月,薨,遗表,其大概言:“人君往往重君子而反疏之,轻小人而终昵之。愿陛下慎终如始,安不忘危,而言不及私。”诏有司护丧事,归葬于莱州,曰忠烈。

(节选自《金史·徒单克宁传》,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