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段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统编版2020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回答问题

闽西汉剧简介

    【材料一】闽西汉剧,一说来自湖北汉剧,一说是由广东北传闽西,一说与湖南祁剧、江西东河戏有更深的渊源,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福建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和闽南部分地区。

    【材料二】闽西汉剧自清代乾隆年间传入闽西,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期间不断吸收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嘉庆年间逐步衍化成闽西本地的地方戏曲剧种,20世纪30年代初定名为汉剧,20世纪50年代末为与湖北汉剧相区别,正式改称闽西汉剧。

    【材料三】闽西汉剧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兼用昆腔、梆子腔、弋阳腔、佛调、民间小调等多种声腔;角色行当有小生、老生、丑、净、正旦、青衣等;以外江弦即闽西人称“吊规”作伴奏弦乐,配之以月琴、三弦、笛、唢呐、古筝、琵琶及青铜大锣等各种乐器,舞台气氛热闹、紧张。代表剧目有《大闹开封府》《二进宫》《贵妃醉酒》等,优秀表演艺术家有蔡迈三、陈坤福、邓玉璇等。2006年5月20日,闽西汉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闽西汉剧”得名于( )。
A、乾隆年间 B、嘉庆年间 C、20世纪30年代初 D、20世纪50年代末
(2)、闽西汉剧唱腔以( )为主。
A、西皮、昆腔 B、二黄、梆子腔 C、西皮、二黄 D、二黄、昆腔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
A、闽西汉剧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 B、闽西汉剧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和闽东地区。 C、闽西汉剧是福建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D、闽西汉剧已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材料三】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闽西汉剧?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这片广表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漂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资格更老。

    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城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④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秦皇汉式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陇深寺的暮鼓晨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        的恢宏气度、展现出         的艺术形式和        的文化内涵。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遵义,延安,红岩材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⑥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⑦西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它们的抢救、保护、涵养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

看说明书,完成练习。

如果你有机会到江西的南昌、九江等地游览,你一定会见到当地的一种特产名吃——茶饼。且不说那茶饼味道何等怡人,光是茶饼的外包装就足以让你品味一番呢。

梁山好汉宋江潯阳楼醉题反诗,使淨阳楼名扬天下。其实,早在唐代;寻阳楼就已是誉满江南的一座著名的茶酒楼。因淨阳楼坐落于九江长江之滨,往来商贾墨客多聚于此,至宋朝潯阳楼更是盛极一时。绵延的茶酒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培植了名扬天下的浔阳楼四宝酒、一菜、一茶、一点,酒为蓝桥风月酒,菜为东坡肉,茶为云雾茶,点为潯阳楼茶饼。

浔阳楼茶饼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朝,绵延至今千余年,有“香不见花、甜不顶口、皮脆馅酥”的特点,为江西四大传统糕点之一,伟大的北宋诗人苏东坡曾赋诗赞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这是“{#blank#}1{#/blank#}”这种食品的外包装说明。从说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潯阳楼的四种特产是{#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和{#blank#}5{#/blank#};我们可以推断出有一位古代著名的大诗人{#blank#}6{#/blank#}曾到过此地,并赋诗赞誉茶饼;我们可以联想到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中{#blank#}7{#/blank#}的故事。这段话中的“商贾墨客”分别指的是{#blank#}8{#/blank#}和{#blank#}9{#/blank#},这里的“贾”读音应是{#blank#}10{#/blank#}。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

    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仅在我国内蒙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 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野骆驼生活于极端干旱的戈壁滩和沙漠之中,那里人迹渺无,动植物极其稀少。由于无水,天敌也无法生存。自卫能力不强的野骆驼,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凭着独特的生理机能,选择了不毛之地栖居,生息繁衍后代。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