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闵行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能时代的格局思维

①格局是一个人对局势、态势的理解和把握,对事物所处的位置(时间和空间)及未来变化的认知程度。

②人的格局是决定他最终能站多高、走多远的关键。

③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智能时代。生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格局思维?

④首先是主动性思维。十几年前阿里巴巴刚开始做电商时,前面已经倒下了一批电商公司。当时没有网上支付、信用体系和方便的物流,管理成本很高。但是阿里巴巴成功了。没有支付手段,自己做一个;没有信用体系,团队建一个;没有好物流,自己出面和物流企业谈一个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条件。本着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花了几年时间,不断蜕变适应市场需求,基本解决了电商会遇到的主要问题,然后有了后来的成功。

⑤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需要主动性,     变化太快,     主动适应环境,     能生存和发展。现在企业的主营业务和10年前相比,都有了巨大变化。零售业、电商、各类消费行业,以及个体发展,没有主动性的经营思维,很快就会被淘汰。

⑥其次是个性化与时效性的思维。在未来的智能时代,凡是可以重复的事情可以由智能的机器去完成,对人的要求不再千篇一律,而是要求人有自己的个性。人因为有个性才可爱,才变得不可替代。

                    。看电影首映、买最新款手机、买一些知识产品,先获得者就会比后获得者多少有一点儿竞争上的优势。不仅商品和服务如此,人的技能也是如此。终身学习的目的就是让自己领先同辈人一步,以便成为时效性的人才,避免在低水平上的竞争。

⑧在这个过剩时代,还要强调创造优质价值。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透明化,商品流动快,造成优质和劣质商品的价值差越大。

⑨谷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的工程师莱万多夫斯基在短短的几年里收入上亿美元,而末流的游戏开发工程师月收入不过1000美元,低于贫困标准。这是因为莱万多夫斯基借助技术的帮助开发了无人驾驶汽车而造福人类。随着信息流动性增强以及智能技术的提高,个别能力超强的人可以在技术的帮助下发挥巨大作用,行业里不再需要四流、五流的从业者了。

⑩现在过剩的不仅是商品和信息,还有人才。未来是一个过剩的时代,每个个体及企业,要不断改进其所创造事物的深层优质价值,这也是在进一步提高我们为之付出的时间价值,更是提升了一个时代的价值。

(1)、第⑤段空格处应该填入的关联词是(   )
A、虽然……但是……就…… B、虽然……但是……才…… C、因为……只要……就…… D、因为……只有……才……
(2)、作者认为生活在智能时代,应该有以下格局思维:
(3)、第④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4)、在第⑦段开头填入句子:
(5)、以下这段话应该放入原文的第段,理由是:

金融巨子J·P·摩根在爱迪生还未发明电灯前就投资了这位天才发明家,还投资了爱迪生的竞争对手特斯拉,以及无线电通信的发明人马可尼。对J•P•摩根来讲,他投资的其实不是某个具体的发明家或某一项技术,而是“电”这个未来的产业。而同样做天使投资的大文豪马克·吐温是位了不起的作家,一生挣了无数版税,投资却都打了水漂。马克·吐温的问题在于,他只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希望通过投资控制一些出版公司。他只看到一家企业,而非一个行业。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时有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长的兰草了。这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看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阅读《谈慎独》,完成问题。

谈慎独

曾彦彦

       何谓“慎独”?《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的一个君子品行﹣﹣慎独,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依我看,“正其心”是慎独,“诚其意”是慎独,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就是慎独。

       慎独是一种气度,是杨震面临重金时,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如此话语,坚定得无力可撼,这是对生活的彻悟,更是对人生的真诚。

       慎独是一种信念,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泰然自若的感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即使梨子再怎么好吃,也不能吃,因为它不是自己的,虽然这梨树种在路旁,看似无主,但依旧,我心有主,因为有主,所以心正,因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慎独是一种哲学。因为慎独,所以身修,因为身修,所以家齐,因为家齐,所以国治,因为国治,才终得以平天下。尧舜者,慎其独也,虽无人在旁,亦恪守礼教,不逾矩,终得以天下仁,桀纣者,凡事依照个人喜恶而定,率天下以暴,终难免亡国

       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然小人反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品行低下的人,独自一人时常做坏事,见到品行好的人便竭力掩饰,那又有什么用呢?素养、品行的高低是一种由内及外体现出来的东西,无法表里如一的小人们,平日里散漫惯了,又怎能伪装成功呢?倒是更让人觉虚伪与造作,而毫无益处。

       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必要在独处时过分克制呢?可是,要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了,又怎能管好别人,怎能有所作为?

       所以,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

       做到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复礼,诚意处世,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那么,离慎独的境界,也就不远了,离君子之道,也就不远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因为﹣﹣

       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6月6日24版)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母亲

莫言(删改后)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讧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④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迫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恩,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⑥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酒酿王

    ①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竖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②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远胜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③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一一卖酒酿一一”他喊“酒酿—一小钵头甜酒酿来哉一一”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犹如鼓楼上的钟声,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击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④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历史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既不破费,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他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⑤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几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⑥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有位老茶友对他说:  “你的酒酿,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儿?” “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  “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  “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⑦黄阿二依然那样不多不少每日里做三十小钵头酒酿。他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⑧有次,有一公司的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⑨黄阿二说:  “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⑩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⑪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⑫经理碰了一鼻子灰,心里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⑬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天不听见,就有人问:  “酒酿王这4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一一”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⑭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仿佛生活中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  “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一一”

    ⑮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  “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作者:凌鼎年选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节串门有讲究

肖复兴

    大年初一相互拜年,讨个吉祥,是中国人的老规矩。①不过,拜年之前的序曲很重要,这就像是我们的传统京戏,一阵热烈的开场锣鼓之后,主角儿才会踩着点儿出来亮相。首先,要把压岁的饺子吃完,大年初一的饺子一般是要吃素馅的;还要在大门上贴上对联、门神,换上桃符,再在窗户上贴上窗花。门神和桃符是可以请来的,但对联一般是要自己写,窗花是要自己剪的。过去民间还有植柏叶于门户,插芝麻秸于檐楹,剪金纸做蝴蝶戴在孩子的头上的传统,图的都是吉利。然后,再放一通鞭炮,落的红红的纸屑满地,这才能够踩着如红花的它们出门,去给亲朋好友拜年。②这一切,就像老太太絮新棉花被一样,一层层地絮上、絮厚,把拜年的气氛一步步烘托得足足的。

    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是不能空手去的,必须要备有礼物。过去老北京,别的可以少,但点心匣子和糙、细杂拌儿,是分外讲究,必不可少的。点心匣子,有钱的人家,送蒲包装的,上面铺一层油纸和红纸,透着喜庆,里面装的是大小八件,分两包提着;没钱的人家,送纸盒装的,枕头盒,里面哪怕装的只是槽子糕呢,外面那一层红纸是必要点缀上的,就像过年蒸的馒头上点的那个红点儿。糙杂拌儿指的是花生、瓜子、核桃之类的坚果,外加上金糕条和金丝蜜枣;细杂拌儿指的是北京蜜饯,讲究的要送蜜饯温椁、蜜饯樱桃和炒红果,用绿釉陶罐装。如今,炒红果还能够见着,前两样,久未谋面了。

    如果说出门拜年或迎客拜年之前所有的一切准备如同戏台上烘托的气氛,那么,提上这些有讲头的礼品,则是唱戏必备的道具。如此齐备了,拜年这出大戏方才可以正式开始。

    不过,有一条:旧俗大年初一拜年,仅限于男人,女人要等到正月初六才可以出门拜年的。如果前去给别人家拜年,见到开门迎客的是女人,也会不吉利的。传统社会里的男尊女卑,总是体现在各种礼节之中,拜年自然也一马当先。

    旧俗中还有一条,到人家拜年,首先要冲着佛像、祖宗牌位和长辈三叩头。其他人,才是相互作揖拜年。倒不仅仅是礼多人不怪,而是在漫长的农业时代里我们的拜年这一仪式,最早可能出于对神的崇拜和祭祀,渐渐地形成了对世界与人生的一种祈求和寄托。在一年之首、万象更新之时,自然要先祭神祭祖。

    因此,以为拜年只是大年初一见面道一声过年好,显然是把我们的拜年仪式简化了,它的内涵在于我们对传统民俗与文化拥有最后一点的把握。所以,过去老北京人,大年初一那一天,在大街上走,即使遇见的人素不相识,无论富贵贫贱,也要笑嘻嘻地拱手道一声拜年的吉利话。清朝时有诗云:未语遇人先半笑,新年惟道百般宜。说的就是这样的情景。那是过年的吉祥话,也是维系着我们民族根系的愿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