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江西省铅山县一中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请以“滋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选好观察角度,找准立足点,写出真情实感。②选取一个主要事件,综合运用表现手法,体现人生某一方面的滋味,写成一篇记叙文。③不少于800字。
阅读如图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包括: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人们奔走相告之时,也有不同的声音。
甲:二十四节气体现了祖宗的智慧,久违的诗意,传统的魅力。
乙:时代不同了,有些节气已不适用于当下了。如果全盘照搬“二十四节气”的说法,肯定会出错的。比如有时节气是大雪,实际却艳阳高照。
丙: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非遗影响力,增强非遗保护力度,但需避免出现重申遗、轻保护的不良现象。
以上的议论,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抢红包”是这两年最流行的话题之一,微信群里各类“抢红包”活动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人认为这是高科技时代的民俗文化,值得发扬;有人认为把亲情友情晾在一边,只认钱,坏了社会风气;也有人认为玩点游戏并没有错,关键是要扭转社会一切向“钱”看的低俗风气。你对此有何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一:某高新区公开招聘窗口岗位人员,为了方便与本地人交流,在“要求”一栏增加一条——熟悉本地方言者优先。此举引来网友的讨论。
材料二:手写书信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如今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近日,专门朗读古今书信的节目《见字如面》一播出就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关于“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的什么联想与思考?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季轮回,春华秋实,登高望远,临风把酒……自然的造化、人生的经历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
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某种情感或感悟。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从前,时光过得很慢;现在无论老少都在感叹“时间去哪儿了”。
从前,大家都说“慢”是行事的基础,“慢工出细活”、“慢火炖好汤”、“细嚼慢咽得健康”;现在,人们认为“快”是前进的动力,于是我们吃着速食,叫着快递,上网用光缆,手机换4G,高铁不断提速,飞机最好都是直航。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实际,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