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蚊子,在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 B、胡立德教授等人用高速摄像,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C、漫步雨中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 D、如何更好的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流地飞翔。
(2)、第五段画线句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打比方 B、列数字,分类别 C、举例子,打比方 D、列数字,作比较
(3)、根据文章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D、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4)、在雨中飞行的蚊子没有雨滴砸死的原因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林先生所谈之功利性读书,于今未绝,相反,倒是更丰富了。学堂中的本本主义只是一种,其他各种心态,多系新形势下的新生事物,怕是连林先生都未曾料及。比如,为写作——当然,读书写作,本是一回事,读而后写,亦乃文人本分,只是,当下现炒现卖,做投机生意的,大有人在。常有炮制读书札记的高手,一本书尚未握暖,一篇宏文却早已挥就,急匆匆换稿费去了。这样对书,读与未读,区别不大;这样的文章,怕也值不了几个银两。其次,为装大瓣蒜,譬如某君,每每玄谈,皆胡言乱语,状若酒醉:“关于正在解构的后现代主义精神文本的反向叙述以及一种强势的文化互证……”让人觉着比爱斯基摩人的语言还难懂,不禁喟叹:真有学问!好歹总算是一种自我包装罢,没准会蒙上哪个傻瓜蛋,祝他成功。再次,为图省事。名著巨制,卷帙浩繁,通读起来,颇为费力,不如去读些随笔小品,或者一些轻松的短构,甚至一些文摘或者妙言集锦,轻而易举,便“知道”了许多东西。时日一久,经典长卷,便发懒得碰触。于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便在布满蛛网的书架上熬白了头发,老黑格尔的坟头更是荒草成堆。最后,为赶时髦。人读我读,人云我云,怕的是落伍,惟不考虑自我的失落。市面上流行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跟踪追击,步步为营,力是费了,“好”未必讨得到,无非是把自己打扮得更入时一点,体会一下瞬间的浪漫罢了,待云烟散尽,眼前依旧空濛。总之,跟着排行榜走,未必比泡图书馆高明。书有千种,人有千种,读书的感觉,亦有千种,只有读到符合自家心性、气质与欲望的书,才能倍感精神之至美;盲从于他人抑或媒体的牵引,常常会白费光阴。冷书热读,倒是别显几分生趣。一本书倘出版三五年后还有人读,此书便可刮目相看了。因而,在顾准潮退后研读顾准,在“王小波热”冷却后品味“王二”,未必不是一件美事。时间差若打得巧了,一定会有大收获。

作者举例评述了“其他各种心态”,请分条地概括一下哪几种心态。

阅读的刘根生《“第二”的价值》,完成下列各题。

      ①一教授在课堂上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大家脱口而出:珠穆朗玛峰。又问:世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沉默。这种“记得第一,遗忘第二”的现象,乃至由此衍生的“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心理,在我们的社会上还较为广泛地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我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当元帅。当我们不能成为“第一”时,是否甘为“第二”?“第二”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自然界中,在胡蜂凭借“身高马大”袭击蜜蜂蜂巢时,一只工蜂会冲上去死死缠住它,更多的工蜂则会紧跟而上,工蜂最终靠集体力量战胜胡蜂。第一只冲上去的工蜂格外可敬,但其他工蜂的壮举同样可贵。毫无疑问,正是众多“第二”,成全和光大了“第一”的价值,共同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

      ③“风行草偃,从化无违”,社会道德的拔节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江苏南京,听到电台播发有人抢劫奥迪车的消息,多名出租车司机协助警方围追堵截,成功将涉案车辆拦截。四川遂宁,看到有人抢劫,前后多人追了上去,终使抢劫者无路可逃。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绝用剩油炸油条,他带了这个头,越来越多的油条店不再重复使用剩油,“良心经营”之风蔚然。无数事实表明,正义所以能战胜邪恶,光明所以能战胜黑暗,善美所以能战胜恶丑,就在于众多的“第二人”一起汇成正能量的洪流。

      ④许多时候,意义远比名次更重要。在自行车队中,有“破风手”和“冲线手”的角色区分:“破风手”在比赛中负责冲破气流,为紧跟其后的“冲线手”减轻空气阻力,临近终点时,体力相对充沛的“冲线手”奋勇冲刺,为车队争取冠军。无论是“破风手”,还是“冲线手”,名次虽不同,但各担其责,各出其力,贡献不分大小。在社会风气的形成、道德价值的引领中,没有“破风手”的引领就缺少目标和方向,没有“冲线手”的跟进就难以形成趋势和力量。

      ⑤做“第二”当然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择其不善而改,向着正能量靠拢。“上梁”歪则跟着歪,别人送礼请吃自己也不闲着,这样的盲从只会使得违纪违法绵延不断。如果第一人挤占生命通道,众多“第二人”视其不善而不从,生命通道又怎会屡屡出现被挤占的局面?如果第一个人哄抢交通事故中散落的物品,“第二人”站出来制止而不是抢得更猛,是不是就能隔断哄抢的传播链?正是诸多“第二人”择定的价值,共同熔铸出道德向上拔节、人心砥砺前行的中坚力量。好风气要靠每个人来坚守,每道“梁”都顶得住,无论是政治生态还是社会风气,才不会出现裂痕和塌方。

      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人生一世,做何种人,成何种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环境,见贤思齐、起而行之都是难能可贵的进取态度。只要有颗向善上进之心,第几又何妨?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日 第4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树枝与名片

[日]西村寿行

       ①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②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③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④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⑤小船摇荡于波涛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⑥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

       ⑦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⑧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装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印象。

       ⑨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⑩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⑪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⑫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⑬20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了下来,我当上了作家。

       ⑭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

       ⑮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⑯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⑰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⑱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第5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数学滚出高考”的主题阅读

【相关新闻】

    继北京英语分数从150分降到100分后,数学也“躺枪”,“数学滚出高考”的话题成为微博热门话题之一。数学该不该“滚出高考”?参与调查的网友中,超过七成把票投给了“赞成”。在网友的吐槽中,几乎都说到数学学了那么多年,不在数学界工作,在生活中只用到小学里学的加减乘除,在买东西的时候能够数钱就足够了。

【报刊时文】

如果数学只为数钱(节选)

    古希腊学者认为数学是“学问的基础”,当时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更是直言“万物皆数”。到了现代,数学是整个科学体系的基础,每一次数学的重大突破,几乎都带来科学的重大突破。甚至可以说,在我们理解宇宙的诸多途径中,数学是最接近于真理的捷径之一。

    人们认为数学“无用”,可能由于中小学阶段所教授的代数、几何等等,都属于基础数学,而不是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数学。基础数学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内容,仅以纯粹的数理形式来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所以表面上看起来 “无用”。

    但即使“无用之学”也分两种,一种是关乎技能的“无用之学”,另一种是关乎素质的“无用之学”。对于前者大可不必学习,因为世界上的技术技能林林总总,人们只学习自己需要的部分即可,其他的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全部学习掌握。比如一辈子都不可能开飞机的人,就不必去学习飞机驾驶,木匠也不必去学习电焊。但对于后者,却是多多益善。比如哲学、文学、历史、美学等等学科,对很多人来说也是“无用之学”,既看不到直接的功能,也无法收获直接的效用,但它们是国民素质的基本内涵。

    同样,“数学是大脑的体操”,数学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精准性,对于历来相信直觉、力求大概的国人而言,恰恰是非常宝贵、非常缺少的思维训练。数学思维的训练,是民族走向科学化、理性化,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个缺乏数学思维训练的民族,往往只能徘徊在前现代的思维状态之中。

【专家话语】

不必要的必要(节选)

    应该说,如果只以最低限度的生存界定,那么生活中将充斥着无数的“不必要”:不需要为了屏幕大一吋、分辨率多几个dpi每两年换一次手机;不需要研究DM,规划“双11”该如何抢购化妆品;你不需要《甄嬛传》,“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看云也是一种娱乐;几头家禽、一块田、一条能生饮的小溪(在现代这倒是很高难度的要求)就能生活。

    正因为累积了许多派不上用场的事情,我们才能过着有趣、便利、存不了钱的生活。从这个层面来说,它们是必要的。比起其他“不重要但必要”的产品,数学还有下列优点:数学很便宜,只要从书本下载到一百年后依然是最强大的主机——人脑里就永远是你的了。

    数学可以培养逻辑能力。人们普遍有“数学好的人等于聪明”这样逻辑上的误解,但逻辑好的数学人可以选择不指正这项错误。

    数学不像101大楼那样矗立在人们面前,它是地下水,在事物背后静静流过。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老夫子提过,阅读《诗经》可以培养我们的各种能力。事实上,数学也是可以阅读的,它不只是乏味的符号与公式,不只是冗长的错了就要扣分的计算过程,它藏在生活的各个细节里,但它绝对不等于魔鬼。

    只要你愿意蹲下来,花点时间阅读,你得到的不会比阅读《诗经》少,不见得会比看《海贼王》无趣。

【海外之声】

    斯坦福大学博士石毓智说:“在世界上,中国人赌博的历史最悠久,人数最多,也最疯狂。然而从赌博中产生的两门学科——概率论与统计学,却与中国人无缘,是欧美人的首创。”

    知名华人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曾在杭州与一群取得好成绩的数学尖子见面。结果却让他颇为失望:“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根本没有清晰的概念,对定理不甚了了,只是做习题的机器。这样的教育体系,难以培养出什么数学人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