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3年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载,2013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学校拟开展“触屏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年龄上网目的
调查项目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10岁以前“触网”聊天交友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学习、写日记博客
所占比例82.9%70.4%61%29.1%49.8%40%58.3%
另据报道,去年10月,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材料二:漫画(无题)

       材料三:端午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以上材料引自互联网)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格所包含的三条信息。

(2)、仔细观察漫画,写出其寓意。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三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

举一反三
小文发现,九年级上册涉及到很多亭台楼阁,准备以此为切入口,探寻“亭”的丰富内涵。

【材料一:生活中的亭】

战国       “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韩非子·内储说》

东汉       “亭,民安所定也。”——《说文解字》

“亭,停也。人所停集也。”——《释名》

明         “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园治》

【材料二:诗词中的亭】

劳劳亭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释:①丰乐亭:在滁城西一里许的大丰山下,欧阳修任滁州(今安徽滁州)知州时所筑,为当时滁州的胜游之地。②长郊:广阔的郊野。

【材料三:古文中的亭】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物,志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喜雨亭记》(宋·苏轼)

注释:①扶风:凤翔府,地名。②弥:满。③忭:欢乐、喜悦。④荐饥:连年灾荒。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