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新疆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在联邦议会的 58 个议席中,只要有 14 票就能否决议案,普鲁士拥有 17 席,可以单独执行否决权,而其他中小邦联合起来也可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这表明该宪法( ) 
A、  保留浓厚的专制残余 B、潜伏国家分裂的危险 C、是帝国各邦妥协产物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举一反三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图证史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图表比较

近代英国重大事件

近代德国重大事件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

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64年至1870年,普鲁士先后进行了对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规定皇帝任命帝国官吏,并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

材料三  文献比较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李侃认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既是英国资本主义扩张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政策。以武力打开中国这一广阔的市场,进而掠夺中国的财富,成为其扩张政策的重要目标。中国禁烟成为英国政府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

——《中国近代史:1840——19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3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国家社会保障立法《医疗保险法》,矿工、农工、仆役、船员、教师、手工业者,都必须进行强制保险。保险费的三分之二由个人承担,三分之一由雇主支付。保险包括免费医疗、病中休养等。1885年有467万人参加疾病保险,1895年上升到800万人。1884年颁布《事故保险法》,保险费由雇主承担,赔付金额包括医疗护理、现金抚恤等。1889年通过《养老保险和残疾保险法》,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规定年满70岁即可享受老年赡养费……用暴力控制社会是必要的,但只能维持一时;社会福利制度用非暴力手段促进了社会控制。俾斯麦说:“只有现存国家去实现社会主义要求合理的东西,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和残疾保险法》的颁布,标志着现代福利国家在德国的开始。俾斯麦之所以要建立一个社会保障体系,不是因为普遍的贫困和社会改革者的呼吁打动了他,而主要出于政治考虑,尤其是对工人阶级运动的愈发忧虑。俾斯麦的根本目标是希望在社会政策的帮助下,摧毁社会民主党和工会。最终,他甚至成功地让雇主相信,通过对所有工人做出让步是可以摧毁社会民主党的。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影响着整个民族人民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方向。德意志民族主义在德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对德国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世纪以来,德国一直处于封建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当时大多数德国民众不觉得自己是德国人,而是普鲁士人、巴伐利亚人、法兰克福人等,也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没有尊重和认同感,在他们的心目中不存在德意志民族观念,他们意识不到德意志。直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的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苏醒。德国知识分子也在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启蒙”下,开始关心政治,并有了政治觉悟,于是,德国文化民族主义诞生了。19世纪,拿破仑帝国的扩张使德意志民族的地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在全德人民高涨的要求民族团结、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情感中上升为政治民族主义,德意志近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体系最终形成。德国统一后,灿烂辉煌的物质繁荣和普鲁士流传下来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意志民族优越感不断膨胀,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并加紧扩军备战。最终,之前反对民族分裂、渴望祖国统一、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理性意识,开始一步步向极端民族主义发展。

——摘编自葛丽《德意志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变化研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