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江西省吉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1月大联考试卷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隋唐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唐朝时,对传统乡里制度进行了全面变革。乡官多由县司选取“勋官六品以下白丁清平强干者充”,“并免其课役”,在某种程度上不再是官,地位也逐渐降低沦为士绅。乡的功能进一步弱化,甚至一度有职无官。安史之乱后,乡制基本丧失其作用。唐朝还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了全面规范和整顿,从名称上统一为村,并在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使“里”以下的乡村社会治理功能不断强化。武德时期颁布的律令规定,“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保有长,以相禁约。”村在中国历史上正式作为一级基层管理组织而出现。村制度的推行,是对郊野聚落自魏晋以来三百年间离乱局面的一次大整合,是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的有力举措。

———摘编自高学强《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沿革及其历史镜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乡里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乡里制度变革的原因。
举一反三
走社会主乂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是儒家王道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者。即位之初,他就说:“从前诸葛孔明,只是蜀国的丞相,他还说‘我就像秤那样公平,不能因人而轻重有别'。何况我如今治理一个大国呢?”。他又说:“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他高度赞同《尚书》所说的“不结党营私,王道就浩浩荡荡,不结党营私,王道就平平坦坦。”

——李学俊《中国古代的社会主义》

材料二:1903年12月,孙中山明确指岀自己“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1905年,他说中国要吸收西方的“精华”,但决不成它糟粕的牺牲品。这样就能够使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1924年的《民生主义》系列讲演是孙中山最后一次宣传社会主义。他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在孙中山的影响下,20世纪初,革命党人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一文,简要地介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部分内容,宋教仁撰写《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一文,简要陈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

——摘编自尚明轩《孙中山与社会主义述论》

材料三: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届三中全会前到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指出,再不实行改革,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够保证本世纪内达到小康水平,而且在下个世纪更好地前进”。他明确提岀“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摘编自田克勤《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形成及其当代价值》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唐初又以无比的自信包容异族文化,融铸出多姿多彩的大唐风采。隋唐之重建西安以一种宏大的眼光,构成一座计划城市。……唐朝具有世界主义的色彩。……当中国皇帝威望最高的时候,恒河边上的印度王子接受了他的宗主杈,一个阿萨密的篡位者被押赴西安受审;使节来自高丽和日本;中国的都城有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吐蕃人与安南人来定居。国子监亦即国立大学中,有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最具热忱的是日本人,其中有些像今日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在中国即曾居留达几十年。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以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为契机,唐太宗开启了汉文化大规模传入吐蕃地区的大门,其历史功绩可以和孔子创立儒学、占卜、历算、工巧等的贡献相媲美,唐太宗和符号化的孔子在政治与文化上的“至高性”和“重要性”就成为这二人所具有的共同点,唐太宗与孔子都可以算作汉文化的代表。

——摘自韩腾、石硕《从藏文史料对唐太宗的记载看藏族史学观》

材料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