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美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莫言曾回忆:“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

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1)、新中国成立后,农民能够“从土地上爬起来了”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法律依据?

(2)、结合材料二的文字,说说“公共食堂”“饥饿无力”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3)、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材料三中的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我国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举一反三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建国以来我们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几次重大调整或变革。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社长对大家说:“我是共产党员,社里再有困难,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社员齐心协力,若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
材料三 公社建立的目的是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材料四 这种制度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展。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根据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简要说明这一事件对农村的影响。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提到的“社”分别指的是什么组织?它们分别对农村造成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四,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
(4)从这几次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