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2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不能阻扰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也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
材料二: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却遇到了巨大困难……人民生活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世界史》
材料三: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摘编自《世界史》
我们将为100万失业人口中的25万人,特别是那些少有所依的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派他们投身到林业和防洪工作当中去 ——罗斯福炉边谈话(1933年5月7日) | 就是在这次危机中,哈里·霍普金斯开始在政府中发挥决定性影响。他大约在11月1日会见总统,并力促其发起巨大的、以工代赈新计划—一一种直截了当的简单工程计划,用以救济四百万失业者。罗斯福立即同意,于11月8日设立国民工程管理局,任命霍普金斯为局长,并从公共工程管理局资金中拨来四亿美元,以开展工作。三十天之内,国民工程管理局便兴旺发达起来,成为四百万人及其家庭谋生之道 ——阿瑟·林克、威廉·卡顿《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