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提速降费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会不会出现“光打雷不下雨”,或者“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最终“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局面。因为,以往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对于这些垄断企业而言,只要改革触及深层利益,都会巧妙地以各种理由“消化”掉,最终好政策没有收到好实效,就这样活生生地被“软着陆”,你还拿它没话说,因为早就想好“一堆的理由”等着你。

    如何预防有可能发生的“软着陆”?一方面,从中央层面下决心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电信市场中来。另一方面,工信部等管理部门要给各运营商划定硬指标、明确相关责任。

    同时,电信企业不仅要从企业社会责任计,加快提速降费的步伐,更要从自身长远发展计,转变思路,顺势而为,把这次提速降费当成企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可逆转,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当下,想垄断某个行业是不可能的。

(摘自2015年5月14日新华网)

材料二:

    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近年来有关部门和企业持续推出网络提速降费举措,对推动经济升级、促进创业就业、拉动消费、便利和丰富群众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会议要求有关方面进一步顺应社会期盼,继续深挖潜力,抓紧再出台一批提速降费新措施,加大电信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络服务能力和质量。

    在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网络提速降费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公众要理解这一过程的复杂和艰辛,多一些“过程意识”;另一方面,相关方面也要增强“等不及”“伤不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多一些“问题意识”。只有将“问题意识”与“过程意识”有机结合起来,网络提速降费才能凝聚更多的价值共识。

    世界日益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网络提速降费不仅有助于建设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也有助于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让网络更加便民、利民,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和经济转型,整个社会将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

(摘自2017年2月24日新华网)

材料三:

自提速降费提出以来,我国相关部门、三大运营商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国网络架构和网络运行监测手段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到去年底,三大运营商共建设4G基站超过245.6万个,发展4G用户6.85亿户;光纤宽带普及率不断攀升,流量单价持续降低;推动取消长途漫游费……

    “近年来提速降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国务院、工信部的计划目标运营商都达到了。”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进一步推动提速降费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整体正在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的趋势正在显现,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网络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信基础建设和服务上依然存在部分服务项目不合理、光纤入户难、普惠范围有限、创新乏力等问题。

    付亮表示,提速降费工作开展以来,运营商在规划制定套餐时,往往会在套餐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流量,比如赠送本地流量和闲时流量等,虽然流量平均单位价格下降了,但还是有部分用户感受不明显。在下一步调整资费时,应更多从民众感受入手,选择用户群规模较大的资费种类加以调整,让更多人感受到电信普惠服务的便捷和实惠。

    目前,我国网络覆盖正在逐步完善,农村宽带普及度逐年提升,但在部分城市核心地带,光纤难进小区“最后一公里”等“卡脖子”老大难问题仍然不少,政策的落实和推进尚存不小提升空间。

(摘自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预防“提速降费”“软着陆”,中央要有打破垄断的决心,同时企业也要借“提速降费”这一契机实现企业转型。 B、材料一在肯定“提速降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的同时,针对电信企业“软着陆”的现象,提出了“提速降费”的方法。 C、材料二在强调有关部门提出“提速降费”举措的意义的同时,还提出真正的做到“提速降费”的具体措施。 D、材料三认为运营商在规划制定套餐时,虽然流量平均单位价格下降了,但套餐价格根本没有给人们带来便捷和实惠。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

A、材料一列举出了运营商“光打雷不下雨”“想好‘一堆的理由’等着你”“想垄断某个行业”等行径,可见“降费提速”的主要阻力来自运营商。 B、材料二认为网络“提速降费”有助于塑造低成本高效率社会,是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和经济转型,乃至整个社会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前提。 C、材料三是新华社的评论,代表政府的声音,相比材料一,二逻辑性更强,措辞更加谨慎,但在“形象性”上就逊色得多。 D、材料三首先肯定了三大运营商在“提速降费”上做出的贡献,但“提速降费”在基础建设和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方面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E、三则材料均已“降费提速”为中心论述,但重点不同,材料一、三重点说明“提速降费”的具体措施,而材料二的重点说的是“提速降费”的意义。
(3)、请结合材料,就如何真正做到“提速降费”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智联招聘(注:网站)5月底公布的一份201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签约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比例最高,为33.5%;部分二线城市(准一线,或者新一线,如杭州、成都、武汉、南京等)已不一线城市基本持平,为33.1%;而普通二线城市签约比例仅为19.0%;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签约比例为14.4%。

根据上述数据,由亍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快速增长的就业机会,新一线城市展现出对大学生就业更加包容、接纳的一面,已经超越一线城市成为最兴吸引力的就业区域。(《大学生就业报告:热点二线城市吸引力上升》摘编。2017-6-14《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肖明北京报道)

【材料二】半岛都市报6月7日讯高考拉开帷幕,考生及家长即将迚入高考的另一重要环节———志愿填报。近日,麦可思研究院通过2012~2016届大学毕业生数据,仍就业率方面觋读了近5年大学与业热度发化。仍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较高的前10个与业来看,由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发化,各与业的就业率呈现一定发化赺势。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对大学生需求的增加,“软件工程”与业在沉寂多年后“华丽逄袭”,成为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与业。此外,“建筑环境不设备工程”与业在近五年的就业率排行榜上也有不俗的表现,多年榜上有名。社会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也使得“护理学”与业就业率较高,连续四年上榜。另外,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建筑、房地产相关行业也经历了时冷时热的动荡,一些相关专业跌出就业率较高专业TOP10。(《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看看近五年啥专业最吃香》摘编记者肖玲玲2017-6-8半岛都市报)

【材料三】【图例】高考志愿怎举填?这些大学生就业数据做参考(摘编:2017-06-13中国新闻网)

(图表一)

(图表二)

【材料四】踏实肯干如今正成为很多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衡量指标。在本月7号,山东大学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中石化第匽建设有限公司计划招聘7名学生,关中有5个岗位学历要求是本科,不少研究生学将简历递上时,却被委婉拒绝。研究生学历的小刘就是其中之一,简历和专业英语八级证明一同交到招聘人员手中,让她意外的是,招聘人员浏览了一遍后,又将简历返还给她。她很郁闷:对方就回答只要本科学历,有些研究生工资待遇还不如本科生。但中石化第匽建设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却告诉记者,哪些适合研究生哪些适合本科生,都是经过研究论证的,有些岗位本科生就能应对自如,就没必要让研究生干。负责人表示,以往招过研究生,但是效果不好。像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记者走访发现,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也面临挑战,在用人上,更求“经济适用”和留得住。一个公司表示,研究生的离职率较高、要求薪水较高、期望值也比较高、现场工作能力跟本科生差别也不太大。所以近几年他们安装技术岗和安全岗就全部要求本科生。(2015年11月17日新华网络央广网《大学生求职需更接地气:高学历遇冷、经济适用型吃香》摘编记者 王成林 山东台记者 姜文超 记者 张闻 何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人工智能通过语音识别和疾病数据分析来诊断疾病,可以更准确、更快捷、更安全地处理病患。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的检测效率和精度两个方面,都可以做得比专业医生更快,还可以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判。人工智能能够将药物筛选的过程在计算机上模拟,极大地减少药物开发成本。

(摘编自《2016-2017年度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分析及趋势报告》)

材料二:

    近年来司法系统案多人少矛盾突出,重复劳动的强度巨大,基层法官过劳死屡见不鲜。重压之下,审案质量也难免受到影响。“人工智能+法律”虽是近几年才有的新鲜事,但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去年6月,全国第一家“智慧法院”实践基地在上海海事法院正式挂牌成立。建设中的智慧法院已遍及全国。

    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初衷,是替代人的重复劳动,而非人本身,智慧法院也绝非以机器判断替代人类司法。智慧法院的核心是人的智能现代化,而非以人工智能等技术替代人类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提取、文本生成、案卷分析等方面将法务人员从大量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而这一切并没有消灭任何一个法务人员在办案流程中的角色,反而呼唤一批会使用智能工具的从业者和深谙司法流程的开发者。

(《加出来效率,减不掉人性》,《科技日报》2018年1月5日)

材料三:

    人工智能带来的是福祉还是挑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过度关注,如炒作人工智能用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AlphaGo”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人类智力游戏高地等,无形中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是在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材料四:

    当下最热门的技术,恐怕非人工智能莫属。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到底能火多久?有科学家已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在许多随意和缺乏严谨性的交流或展示中被强烈地夸大了,人们低估了相关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的复杂性和难度,目前需要将双倍的精力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基础性研究中去。科学家的告诫值得倾听。尽管我国在整合资源、垂直应用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基础算法、核心硬件和关键技术、领军人才等方面的软肋也是不争的事实。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确实会产生链式反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前景越美好,越需要清醒客观的判断和扎扎实实的努力;如果一拥而上、盲目跟风,恐怕热潮很快就会变成寒潮。

(《若盲目跟风投机热潮恐变成寒潮》,《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1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9月17日至19日,人工智能进入“上海时间”。为期3天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著名企业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医疗、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广阔前景。空前的盛况、广泛的关注,反映出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连续6年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消费大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40%,语音、视觉识别技术世界领先,阿里巴巴、科大讯飞、依图等一批企业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有力竞争者……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但也应看到,我国企业目前仍主要凭借丰富的数据、巨大的应用需求和开放的市场环境累积优势,而发达国家科技行业则依旧掌控着全球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和发展趋势,并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方面大幅领先。这样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理论,迎头追赶、久久为功。

    (摘编自《人工智能是接地气的科技力量,要下好“先手棋”》,《人民日报》2018年09月19日)

    材料二:

    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供需差距为何如此大?相关运用不断突破,促进各国不断部署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但是人才培养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得益于数据、算力和算法的集中突破,人工智能近年来开始进入落地实践阶段。以深度学习为主要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语音识别、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展露强劲发展势头,相关应用突破还可能给医疗、交通、制造、金融、教育等领域带来巨变。

    正是看到其巨大潜力,全球各主要国家纷纷开始部署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纷纷加入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军备竞赛”。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而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报告,2017年中国有592家人工智能企业,员工数量为3.92万人。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由于中国高校在较长时间内没有人工智能专业,这也导致了国内相关人才供给不足。

    (《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紧缺》,《人民日报》2018年12月03日)

    材料三:

    2018人工智能促进协会(AAAI)会议提交和入选的论文数量

   

    2018AI论文加权引用概况

   

    注:加权引用(FWCI)是AI作者在该地区接收的平均引用次数,除以所有AI作者的平均引用次数

    (摘编自《斯坦福2018全球AI报告,七大维度数据公开》《参考消息》(2018年03月25日)

    材料四:

    记者:如何认识目前我国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情况?

    李德毅:当前,高中生的人工智能教育刚刚尝试。在高等教育阶段,高职学生的人工智能教育还处于无序状态。高职院校大多在计算机专业里开设零星的人工智能课程,教材零乱,深浅不一,更缺少技能型、应用型训练和应用型创新工匠的培养。本科生在校学习智能科学和技术的课程,以选修为主,一般不超过4个学分,仅占总学分的四十分之一,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智能人才的需求。研究生的人工智能教育有“高开低走”现象。例如,清华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教学课程45个学分中,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课程不到10个学分;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中,人工智能研究方向不到6个学分;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生教学课程中,甚至没有人工智能课程。

    (摘编自董洪亮《怎样对学生进行人工智能教育(前沿访谈)——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人民日报》2018年08月23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糟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这些数据表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嚣尘上,改说法认为频繁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往被搁置一边。

    其实,“手机依赖”不一定是人民心理上“离不开”手机,比如有的人出于工作需要得实时关注讯息,有的人因支付的需要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候,手机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如果在社交场合中,你不太想和别人说话,那装作玩手机不失为一个避免尴尬的借口。

    (摘编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广州日报》2018年9月26日)

    材料二:

    图一  消费者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频率

   

    图二  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占比

   

    图三  智能手机使用者年龄段分布

   

    (资料来源于“德勤咨询”)

    材料三:

    近年来呼吁警惕“手机依赖”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大,这种呼吁的初衷不难理解,但“手机依赖”真的有那么可怕,值得如此忧心忡忡吗?到底何为“手机依赖”,从来就缺乏一种准确的定义。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介入越来越深,与人的紧密性越来越强。

    当然,当“手机依赖”被作为一种问题看待时,它往往被默认为一种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比如使用手机在一些人那里成了下意识的行为,空闲时间完全用手机来打发。这种倾向确实不值得提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要防“沉迷”。它对应的可能是时间的浪费,甚至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异化”。

    (摘编自《理性看待大学生“手机依赖”》,《中国教育报》2018年4月24日)

    材料四:

    “手机依赖症”的典型心理是即使没有明显需要,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在手机依赖症的裹挟之下, 过度使用手机却使人们变得更加孤独。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以及思维和语言的碎片化,非常不利于逻辑思维。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睡觉的他们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玩游戏、聊微信、刷微博等,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影响生理周期,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摘编自《手机依赖症危害大  可使身心受累》,中国经济网2018年1月9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蓝皮书指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速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却呈现稳中有升的走势。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高于2015年4.9个百分点,高于2014 年15.8个百分点。2013~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8.68%,而同期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达到9.15%。

    蓝皮书指出,近几年,以上海和江苏为表率,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服务化”趋势不断加强,各省市第一、第二产业占此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2017年,上海、江苏和浙江第三产业占比都已经超过了50%,上海更是突破了70%。

    蓝皮书指出,随着“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大旅游时代”已经悄然来到。所谓“大旅游时代”,绝不是区域内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简单的叠加拼接,而是要借力“大旅游产业”,“盘整山河、贯通产业、振兴文化、实现发展”。西北地区在地理上有共通的特点:高海拔高温差,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少数民族文化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旅游资源小集中大分散特点明显。历史上是中华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的地位在当代更是意义非凡。

    (摘编自《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8)》)

    材料二:

地区

项目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

北京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2189.2

2406.7

2794.3

3072.3

3570.5

占GDP比重(%)

12.3

——

13.1

13.4

14.3

上海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2269.76

2500

2833.08

3020

——

占GDP比重(%)

11.29

11.5

12

12.1

——

广东省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2706.5

3011

3552.3

3648.8

4256.63

占GDP比重(%)

4.74

4.84

5.24

5.01

5.26

江苏省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2330

2701

3001

3167

3488

占GDP比重(%)

4.3

>5

——

>5

——

浙江省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1581.2

1880.4

2187.8

2490

3200

占GDP比重(%)

4.56

5

5.45

5.81

5.8

   

    注: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稍显缓慢。古老的黄河文化、浓郁的回乡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光荣的红色文化等诸多优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需要更加合理科学的顶层设计。对于像宁夏这样文化起步晚、发展速度慢的省市地区,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扎实做好“基本功”,注重与当地文化扶贫项目的精准对接。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三:

    文化领域在推进文化改革实现管理转轨过程中,还未能形成一个充分竞争性的市场,政府干预作用影响大,往往由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方保护造成了市场分割,历史性同类文化资源在不同地区间出现相似性开发利用,或者同一资源主体多地区恶性竞争。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当一个地方政府引进并发展某个文化产业行业门类,其他地方政府也会低成本地跟进模仿,以更低廉的成本或更优惠的政策诱导,直接导致文化产业结构趋同的动力机制。

    我国文化企业六成以上集中在东部地区。而特色文化资源富集的中西部地区在文化企业数量上明显不占优势,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往往较低,缺乏专业化能力和对市场的宏观把握,容易跟风,盲目投资。

    (摘编自高宏存《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要实现“跨区域”治理》)

    材料四:

    文化企业应该将商业模式作为立身之本,分析自身商业模式的可行性,避免盲目跟风或者在整体上去模仿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必须以独特的商业模式来开发产品和服务,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竞争力,以避免商业模式和产品上的雷同。

    文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应当力求具有内容或者形式上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体现出差异化的市场细分要求。从产业形态差异化的角度来说,文化产业集聚园区内的文化企业、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不仅要求实现不同金业自身的价值最大化,还要总体上适应园区内的互补性,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结构。

(摘编自陈少峰《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透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