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201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向泥土敬礼

耿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儿,泥土有脾气,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他这是在推己及物想象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土地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

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

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选自《散文》2012年第3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2)、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3)、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

(4)、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

(5)、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

举一反三
阅读《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完成文后题目。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有删改)
  ①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思考。
  ②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绿阴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
  ③我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我默对良久,隐隐如闻金戈铁马声。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混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记得小时读《三国》,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他还是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④假如他生在古周、大唐,他会成为周公、魏征;假如上天再给他十年时间,他也许会再造一个盛汉;假如他真按刘备的遗言,将阿斗取而代之,也许会又建一个什么新朝。我胸中四海翻腾做着这许多的“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净,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我不觉可笑自己的胡思乱想。我知道他已经这样静坐默想了一千七百年,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造一个时势。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漫步。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翻检到唐宋遗物,甚至还可以驻足廊下,与古人、故人聊上几句。杜甫是到这祠里最多的。他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院东有一块唐碑,正面、背面、两侧或文或诗,密密麻麻,都在与杜甫做着悲壮的酬唱。唐人的碑文说:“若天假之年,则继大汉之祀,成先生之志,不难矣。”元人的一首诗叹道:“正统不渐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明人的一首诗简直恨历史不能重写了:“托孤未付先君望,恨入岷江昼夜流。”南面东面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看那墨迹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亮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我看到一个个的后来者,他们在这里扼腕叹息、仰天长呼或沉思默想。不管什么人,只要在这个天井小院里一站,就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人人都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都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都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都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人有才不难,有德也不难,难的是德才兼备,有才又肯为天下人兴利,有功又不自居、自傲。
  ⑥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也未必对“曹贼”那样仇恨,但对诸葛亮却更觉亲切。这说明诸葛亮在那场历史斗争中并不单纯地为克曹灭魏,他不过是要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是在实践自己的做人规范,他在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蜀、魏、吴之争不过是这三种实验的一个载体。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寿终成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诸葛亮实现了超时空的存在。
  ⑦我在祠中盘桓半日,临别时又在武侯像前伫立一会儿,他还是那样,目光泉水般的明净,手中的羽扇轻轻抬起,一动也不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朵朵白云

刘国星

    老牧人身着天蓝色蒙古袍,古铜色的脸庞,皱纹堆叠,花白胡须飘垂胸前……一派仙风道骨。

    老牧人一年四季放牧一群羊,行走于草原的坡坡岭岭间。

    无论春夏秋冬,老牧人的长调都伴着他的羊群。

    老牧人父母辞世早,他终生未娶。有人说,是老牧人穷怕了,怕花钱。老牧人不置可否。

    塞北草原的五六月份,雨水丰沛,草长花开,调皮变幻的白云一团一团的。老牧人就赶着羊群,向那一大团一大团的云朵走去。

    有人礼貌地打招呼,喂,牧羊哩!

    老牧人笑笑,说,做神仙哩!

    老牧人也常向其他牧人讲牧羊经:要春放沟膛,冬夏放山梁,秋季草丰满地跑。春季沟膛里地势低,水分足,草先长出来,羊就容易吃到草;冬天要放阴坡,天冷,羊一停,就冷,要运动着,肉就长得结实;当然,夏季放阳坡,太阳毒,热,羊也待不住;秋季呢,满世界都是草,还结了草籽,香哩!运动着吃,身条就会长得美!这叫抓“肉膘”。

    牧人们听着,啧啧称赞。也有不以为然的,哎,那你咋没发财哩?老牧人脸色一灰,就赶着羊群走远了

    大家也都知道,①老牧人的羊群永远都是58只。每年羊出栏,来了羊贩子,他的羊出完栏,都是这个数。而别人家的羊群却挤挤搡搡,哪群也有几百只,他们都发了“羊”财。他们看见老牧人省吃俭用的样子,就有点不屑。一再要求养羊的嘎查达也不理解。

    老牧人也曾奔走相告,别超牧,草场扛不住。嘎查达说,要做跨越式发展,你懂啥!老牧人却管住自己,他说,我这片草场,②58只羊日子过得很好;若多了,就成了遭罪啦!羊贩子们也爱收老牧人的羊,数九寒冬,别家的羊瘦骨嶙峋,老牧人的羊却还是滚瓜溜圆!羊羔是在腊月生的,牧人们就都慌了神儿,羊瘦没奶,母羊见着羊羔就躲;不躲的乳房就被吃出了血……老牧人家的母羊和羊羔却很和谐——母羊亲羊羔,羊羔跪乳。

    那天,嘎查达领众牧户参观,却见一只母羊躲开欲吃奶的羔子,跑到远处吃草。人群里就有七高八低的笑声。老牧人不慌不忙地走进蒙古包,拿出马头琴,边拉边唱:

    柴格,柴格,柴格,

    你的白羔饿得慌呀,

    你快发发软心肠吧!

    反复地唱、反复地唱,那母羊竟然停住吃草的嘴,慢慢向羊羔走了过来。

    嘎查达和牧人们都很惊奇。老牧人说,这羊生的是头胎,不是没奶,是还没有做母亲的经验!

    就在那个早晨,嘎查达大手一挥,说,再不能过度放牧啦!

    还是一个早晨。老牧人赶着羊群穿梭于云朵之间。

    可太阳升起来了,云朵不和羊群玩耍了!羊群出来了,老牧人却倒在高高的山梁上。

    三天之后,牧人们才发现了这群没人放牧的羊。找老牧人,却发现他的尸身已被野狼和神鹰带走了。

    于是,就有人带着哈达、奶酒来山梁祭拜。忽一日,来了一辆车,下来许多孩子,一数,③竟是58个——是城里的孤儿。老牧人养活他们五六年了!

    于是,哭声一片。

    有牧人说,最近半年,老人身上常带着黄油和奶食品。他可能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倘若迷糊过去,黄油和奶的香味就会引来野狼和神鹰,带走他!

(选自《2011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备注】嘎查达,蒙古语,意为村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谈谈懒惰

塞缪尔·约翰逊

    ①许多道德家都曾谈到,人的诸种恶行中,骄傲为最。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而又在极其繁复的伪装下隐匿,那种伪装好似掩盖月光的那层翳障,既是月亮的光辉,又是月亮的阴影,它虽可以把月亮藏匿起来,叫我们看不见,又因藏匿得不彻底而叫月亮泄漏了自身。

    ②我虽不打算对骄傲在道德上所产生的这种极度的危害贬斥,但我要告诉大家,懒惰所造成的危害却是我要大声贬斥的,因为懒惰会结出恶果。

    ③有些人公开承认懒惰有其可取之处,他们自诩为懒人,正如剧中人巴西里斯“自诩为骄傲者”一样,他们自夸什么事都不做,而且还庆幸自己无事可做;他们每天要睡到不能再睡的时候,而起来的目的也仅在于做那种能使自己再睡的运动而已;他们用双层窗幔来延长黑暗的笼罩,永远也不愿看见太阳,而只“告诉太阳他们如何憎恨阳光”;他们的全部劳力无非是换一下如何方便于懒惰的程度与方式;他们的白昼之不同于黑夜,只是白昼坐马车或椅子而夜里睡床而已。

    ④这班人真乃是懒惰的公开支持者,懒惰也为他们编织好罂粟花环 , 而且还把湮没无闻之水倾入他们的杯中。于是,他们处于平静而愚钝的状态,忘怀一切,也被人遗忘。他们早已不复存在于人世,活着的人对于他们的死亡只能说,他们只是停止了呼吸罢了。

    ⑤但是懒惰在许多人的生活中,起着支配作用,而不为人所怀疑;因为,懒惰的恶果只限于懒惰者本身,它容易逗人喜爱,而又不伤及旁人;因此,它就不会像危及财产安全的诈骗行为那样,普遍受到监视;也不会像骄傲那样,必然要在别人的劣势之下,去寻觅自己的满足。懒惰具有一种无声而和平的品质,它既不凭恃夸耀招来妒忌,也不致怀有敌意而引起憎恨;因此,谁都不会忙于去谴责它或者过问其就里。

    ⑥正如骄傲有时藏匿在谦卑后面一样,懒惰往往为混乱和匆忙所掩盖。凡是玩忽职守的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利益,自然会竭力使头脑忘却自己的荒唐,而辛辛苦苦去做那些并非自己应做的事情。

    ⑦有些人老是处于准备状态,他们忙于先拟措施,预订计划,收集材料,为主要工作做准备。这班人的确都是受着懒惰的玄妙力量支配的。一个老是寻找工具的工人,肯定是一无所成的。有一位大师曾经告诉我,那种喜欢讲究稀奇的铅笔和颜料的人,在绘画上是很难出人头地的

(摘自《品味人生》,有删改)

【注】①罂粟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叶片碧绿,花朵五彩缤纷,茎株婷婷玉立,蒴果高高在上,但从蒴果上提取的汁液,可加工成鸦片、吗啡、海洛因。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林帝浣

①一个做企业的朋友,有一次去海岛旅游,在海边钓上了一些小鱼,竟然中邪一样爱上了海钓,一发而不可收。

②他的梦想是要钓上一条两斤重的石斑鱼。

③我们知道,在渔业资源几近枯竭的南海,要钓上一条超过一斤重的野生石斑鱼,不是容易的事情。

④那个朋友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矶钓装备和鱼饵,短短时间里,成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专家。两斤重的石斑鱼还没钓到,花的钱都够买一吨石斑鱼了。

⑤后来,有一次我和他去珠海的海岛上钓鱼,在大海中一块孤零零的礁石上过夜,用便携小煤气炉煮鲮鱼和方便面当晚餐。天微微亮时,朝霞红透了无边无际的海面,海浪拍打着脚下的礁石,数不清的海鸥绕着小岛飞舞。日出光芒万丈,浮云开合。

⑥这是不是很有诗意的场景呢?其实我们不过是为了钓一条两斤重的石斑鱼而已。

⑦那次,鱼依旧没钓到,但那天壮丽的海上日出,是很少人能看到的。

⑧对那个朋友来说,诗和远方都可归结成一条鱼——那个等鱼上钩的孤独身影,就是诗;而那些为了钓鱼而涉猎的天文,地理知识,则成了他的远方。

⑨我们知道,大气气压高的时候,水中氧气充分,鱼儿食欲旺盛,爱咬钩。我那个朋友,每次要跟客户谈生意,签合同,总要上观天象,挑个气压高的日子。

⑩我们也知道,天文大潮时,鱼儿活跃,情绪高昂,不爱摄食,只想狂游。我那个朋友每次要开激励员工的大会时,都要找个天文大潮的时间。

⑪当然,钓鱼说不上多“高大上”,但这点小小的爱好,却可以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⑫只要有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能让你不顾功利地沉迷进去,你就有可能成为有情趣,有诗意的人。

⑬可以做木工,为了打造一把完美的小凳子,耗上你所有的业余时间;可以去拍昆虫,为了等一只蝉蜕壳,在森林里蹲上三天;可以玩烹调,为了做出一道完美的冬阴功汤,而跑遍整个泰国搜集香料;可以练书法,为了写好欧体,把《九成宫醴泉铭》里的每个字勾描下来写上一万次;可以为了喝到一杯好茶,把茶马古道徒步走上一遍……

⑭这些事情,不需要辞职去旅行,不需要等你辛苦存到一千万,只要心里长了草,马上就可以开始做。不敢说这样做的人一定是十分有趣的人,但至少在独处时,他们的内心是丰富充盈的。不需要刷存在感,不需要呼朋唤友,纵横于酒池肉林。因为那些“烧脑”的爱好,已经足够塞满所有的思考空间。我相信,用很多的耐心和微笑,去等一朵花开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自《新一代》,2018年2月)

阅读

何以解忧

余光中

①旅行的目的不一,有的颇为严肃,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简直是教育的延长。台湾各大学均有毕业旅行,游山玩水的意味甚于文化的巡礼,游迹也不可能太远。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司马迁二十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沉湘;北涉汶泪,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也是一程具有文化意义的壮游。 苏辙认为司马迁文有奇气,得之于游历,所以他自己也要“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②值得注意的是:苏辙自言对高山的观赏,是“恣观”。恣,正是尽情的意思。中国人面对大自然,确乎尽情尽兴,甚至在贬官远谪之际,仍能像柳宗元那样“自肆于山水间”。徐文长不得志,也“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恣也好,肆也好,都说明游览的尽情。柳宗元初登西山,流连忘返以至昏暮,“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游兴到了这个地步,也真可以忘忧了。

 ③但是许多人旅行只是为了乐趣,为了自由自在,逍遥容与。中国人说“流水不腐”,西方人说“滚石无苔”,都因为一直在动的关系。最浪漫的该是小说家斯蒂文斯了。他在《驴背行》里宣称:“至于我,旅行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哪里,只是为了前进。我是为旅行而旅行。最要紧的是不要停下来。”在《浪子吟》里他说得更加洒脱:“我只要头上有天,脚下有路。”至于旅行的方式,当然不一而足。有良伴同行诚然是一大快事,不过这种人太难求了。就算能找得到,财力和体力也要相当,又要同时有暇,何况路远人疲,日子一久,就算是两个圣人恐怕也难以相忍。倒是尊卑有序的主仆或者师徒一同上路,像“吉诃德先生”或《西游记》里的关系,比较容易持久。也难怪潘耒要说“群游不久”。西方的作家也主张独游。吉普林认为独游才走得快。杰佛逊也认为:独游比较有益,因为较多思索。

 ④独游有双重好处。第一是绝无拘束,一切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做,只要忍受一点寂寞,便换来莫大的自由。当然一切问题也都要自己去解决,正可训练独立自主的精神。独游最大的考验,还在于一个人能不能做自己的伴侣。在废话连篇假话不休的世界里,能偶然免于对话的负担,也不见得不是件好事。一个能思想的人应该乐于和自己为伍。我在美国长途驾驶的日子,浩荡的景物在窗外变幻,繁富的遐想在心中起伏,如此内外交感,虚实相应,从灰晓一直驰到黄昏,只觉应接之不暇,绝少觉得无聊。

 ⑤独游的另一种好处,是能够深入异乡。群游的人等于把自己和世界隔开,中间隔着的正是自己的游伴。游伴愈多,愈看不清周围的世界。彼此之间至少要维持最起码的礼貌和间歇发作的对话,已经不很清闲了。有一次我和一位作家乘火车南下,作联席之演讲,一路上我们维持着马拉松对话,已经舌敝唇焦。演讲既毕,回到旅舍,免不了又效古人连床夜话,几乎通宵。回程的车上总不能相对无语啊,当然是继续交谈啦,不,继续交锋。到台北时已经元气不继,觉得真可以三缄其口,三年不言,保持黄金一般的沉默。

 ⑥如果你不幸陷入了一个旅行团,那你和异国的风景或人民之间,就永远阻隔着这么几十个游客,就像穿着雨衣淋浴一般。要体会异乡异国的生活,最好是一个人赤裸裸地全面投入,就像跳水那样。把美景和名胜用导游的巧舌包装得停停当当,送到一群武装着摄影机的游客面前,这不算旅行,只能叫做“罐头观光”。布尔斯廷说得好:“以前的旅人采取主动,会努力去找人,去冒险,去阅历。现在的游客却安于被动,只等着趣事落在他的头上,这种人只要观光。”

 ⑦古人旅行虽然倍尝舟车辛苦,可是山一程又水一程,不但深入民间,也深入自然。就算是骑马,对髀肉当然要苦些,却也看得比较真切。像陆游那样“细雨骑驴入剑门”,比起半靠在飞机的沙发里凌空越过剑门,总有意思得多了。大凡交通方式愈原始,关山行旅的风尘之感就愈强烈,而旅人的成就感也愈高。三十五年前我随母亲从香港迁去台湾,乘的是轮船,风浪里倾侧了两天两夜,才眺见基隆浮在水上。现在飞去台湾,只是进出海关而已,一点风波、风尘的跋涉感都没有,要坐船,也坐不成了。所以我旅行时,只要能乘火车,就不乘飞机。要是能自己驾车,当然更好。阿拉伯的劳伦斯喜欢高速驰骋电单车,他认为汽车冥顽不灵,只配在风雨里乘坐。有些豪气的青年骑单车远征异国,也不全为省钱,而是为了更深入,更从容,用自己的筋骨去体验世界之大,道路之长。

 ⑧当然,再长的旅途也会把行人带回家来,靴底黏着远方的尘土。世界上一切的桥,一切的路,无论是多少左转右弯,最后总是回到自己的门口。然则出门旅行,也不过像醉酒一样,解忧的时效终归有限,而宿酲醒来,是同样的惘惘。

(节选自余光中《何以解忧》,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