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光启主张“欲求超胜,必先会通”,在这里会通的核心是中西融合,其原则是“镕彼方之材质,入大统之型模”。

——摘自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

1660年杨光先上告汤若望等传教士并攻击《时宪历》等西方历法,主张“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摘自《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

材料二、 从177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乾隆盛世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完全堵塞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闭关锁国的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历届清政府仍把一切机器鄙之为“奇技淫巧”而不屑一顾······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那一年,中华文明与欧洲现代工业文明对比已显示出难以赶上的差距。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一书中说:“与中国科学技术停滞落后于世界的同时,明清时期在其他文化方面却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徐光启和杨光先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未能实现向近代科技转型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中“新的发展”的主要表现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草纲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极为丰富。书中所表达的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创造。李时珍在参阅八百多种书籍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观察,建立起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系统。他将1892种药物分为十六部,六十大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依次排序。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反映了自然进化的规律。这些,向近代科学分类法前进了一大步,对生物分类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书中还记载了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注意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材料二: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书中首次提出进化论的观点。达尔文考察和对比各地的物种性状,将同一变种或亚变种中的个体进行比较来研究变异的原因,得到了物种渐变的结论。在长期考察和大量事实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生物演化发生的机制:演化是生存竞争中自由淘汰的结果,食物与空间等资源有限,只有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而后又提出科学证据,证明所有生物物种是由少数共同祖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后演化而成的。

材料三:《本草纲目》问世后,被中国医学界奉为至宝,一定程度上被神圣化了,但它最大的作用,只在于中医领域的治病用药,中国的中医家、读书人,没有人对它分析、验证、质提,没有人问,为什么此草药对病人有用?原理何在?也许《本草纲目》犹如丰富的矿藏,可挖握的太多了,为后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经验。而他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它有特别的意义。……《物种起源》在百余年来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1859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以来,受到学界及市民的热捧,被争相购买。这本书的第一版印刷了1250册,在出版之日就全部售罄。它发表传播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为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在它的思想影响下,1865年奥地利植物学家孟德尔从碗豆的杂交实验中得出了颗粒遗传的正确结论,20世纪初遗传学建立,20世纪40年代“现代进化论”创立。可以说,这本书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最伟大、最辉煌、划时代的里程碑。

——以上材料均引自《世界科学技术史》

返回首页

试题篮